首頁 > 正文

讓作物在旱區發芽 探訪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021-11-19 15:53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19日電 18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助力現代鄉村振興——探訪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直播活動在新華網客戶端播出。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協科普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欄目、新華科普協辦,圍繞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的核心科學問題,向觀眾展示了旱區作物的種質創新與抵禦逆境的相關技術手段。

所謂“糧安天下,糧種先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旱區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振生攜實驗室小麥育種專家王輝、吉萬全,實驗室植物病理學專家王曉傑一道,就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培育的旱區特有種植資源的種類及培養過程作詳細介紹,以小麥等品種的培育創新為例,詳細介紹了旱區育種如何實現作物品種抗逆廣適、高産優質以及如何應對病蟲問題的技術手段和相關理論,同時闡述了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發展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康振生介紹,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面向抗逆種子資源的收集評價和基因挖掘,作物對非生物逆境的應答機理,作物與病蟲的合作關係、抗逆種子資源的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四個方面展開研究。

王輝講到,對育種要像父母培養子女一樣,把握其各個階段的不同品性。通過王輝等老一輩育種專家的努力,培育出了一大批高産、抗病性強的小麥品種。吉萬全係統講解了育種的目標,要實現産量提高、抗病性強、滿足市場需求和親本産量高。

實驗室先後選育出多個蘋果新品種,馬峰旺講述了自己從事蘋果研究的相關經驗,以及防治蘋果病蟲害的舉措。王曉傑以小麥條銹菌的實驗為例,證明了小檗是植物致病菌的“幫兇”。黃麗麗講解了植物與真菌的作用機理,以及如從研究蘋果入手把真菌研究深入下去。

直播中,數十年如一日在農業一線的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們還講述了自己奮進求學、科研報國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代科研前輩為實現農業展的拼搏精神,在作物品種創新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的品質。

據統計,本次直播共計約40萬人線上觀看。

科普中國中央廚房

新華網科普事業部

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

聯合出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作者: 科技前沿大師談   [責任編輯: 滿旭蕊]

相關稿件

作物,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