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後,常常會覺得鼻塞難受,不妨試試這幾招,可能會舒服很多,且全家都能用:
1、增加濕度:鼻子最愛的“小環境”
鼻黏膜喜歡濕潤,乾燥會加重鼻塞。可以燒杯溫水,把鼻子湊到杯口(別太近,避免燙傷),吸5~10分鐘蒸汽;或者洗完澡後在浴室裏多待一會兒,利用浴室的水蒸氣滋潤鼻子,鼻涕會變軟,鼻塞也能緩解。家裏放個加濕器,把濕度調到50%~60%也很管用。
2、鼻黏膜保濕:用生理鹽水噴鼻
可以用生理鹽水噴鼻劑或洗鼻鹽,每天噴2~3次,每次每個鼻孔1~2下。它不含藥,溫和又安全,嬰兒、孕婦都能用,能直接濕潤鼻黏膜、稀釋鼻涕,還能把鼻腔裏的病菌沖掉,緩解鼻塞超有效。
3、輔助通氣:按需使用更舒服
鼻塞影響睡覺,可調整睡眠姿勢,試試側着睡,把頭部墊高一點,利用重力減輕鼻塞。
年齡大的孩子和成人可以使用通氣鼻貼,物理擴張鼻腔。這不會影響健康,但每天使用不要超過12小時,如局部皮膚破潰或過敏應避免使用。或用溫熱的毛巾敷在鼻部,每次10~15分鐘,每天2~3次。
需要注意的是,鼻塞流涕,很多人會下意識用力擤鼻涕,覺得這樣能更快通氣,殊不知,擤鼻涕的方法錯了可能會出問題,尤其是兩個鼻孔一起用力擤,更是大錯特錯。
錯擤鼻涕常見兩個不良後果:一是兒童易患中耳炎,這是因為鼻腔和耳朵之間有個“小管子”(咽鼓管),又短又直。感冒時咽鼓管黏膜腫脹、堵塞,中耳形成負壓,分泌物積聚,用力擤鼻涕時,鼻腔裏的壓力會把鼻涕和病原體直接“壓”進耳朵裏,引發中耳炎。這種病非常疼,門診中常見到疼得哇哇哭的孩子,還有可能影響聽力。二是老年人可能血壓飆升,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基礎疾病的人,用力擤鼻涕會讓胸腔和血管壓力突然變化,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一過性升高,出現頭暈、頭痛,甚至會出現危險。正確擤鼻涕步驟應該是:拿張柔軟的紙巾,輕輕壓住一側鼻孔,用另一側鼻孔輕輕呼氣,把鼻涕擤出來。千萬別太用力,能擤出就行。之後換邊重復這一步驟。擤完鼻涕要洗手,避免手上沾病毒。小孩子如果不會的話,家長可以用吸鼻器幫忙,別讓孩子自己使勁擤。
此外,當鼻塞嚴重,鼻涕過於黏稠難以擤出時,伴有鼻出血或鼻黏膜破損時,有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時,都要盡量避免用力擤鼻涕,必要時尋求醫生幫助,以免加重症狀、延長病程。(作者分別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兒科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