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普橋梁打破核能認知壁壘-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1 09:31:20
來源:新華網

用科普橋梁打破核能認知壁壘

字體:

關於核電,您了解多少?核科學知識專業性強,公眾在初次接觸時容易感到陌生。人們對核能的了解有限,有時也讓核能蒙上神秘色彩。在能源轉型的今天。如何讓核能更可知、可感、可信任?公眾溝通是關鍵。

國核示範項目自啟動以來,始終將公眾溝通作為重點,堅持以科學為基礎,力求通俗易懂、生動有趣,讓晦澀難懂的核知識突破認知壁壘,走進公眾視野、融入公眾生活。

打造沉浸式科普平台 提升公眾溝通深度

科學傳播需直觀體驗。國核示範依託國家電投新能源科技館,通過開展參觀和研學活動等,傳播核安全與核能科普知識,搭建與公眾之間的溝通橋梁。科技館通過圖文、動畫視頻、實物模型等展示方式,將複雜的核能知識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現;利用VR、AR等先進技術,為公眾提供沉浸式的科普體驗,提升公眾的興趣和參與感。自2020年7月開館以來,國家電投新能源科技館年均接待訪客近2萬人次。今年4月,山東榮成啟用全國首個核安全主題公園,該公園設“安核、用核、探核、知核”四大主題區,通過雕塑、展板和互動裝置,展示我國核安全成果。國核示範借助主題公園舉辦豐富核安全知識科普活動,使公眾在輕鬆氛圍中了解核能知識,消除認知誤區。

主動貼近公眾 拓寬公眾溝通廣度

公眾溝通需主動出擊。國核示範走進當地學校,開展數百場科普講座,開發編制《核電科普知識手冊》等讀物,吸引青少年。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帶動家長了解核電,支持“國和一號”示範工程。同時,針對廠址周邊15公里的公眾,結合“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世界環境日、全國科技周、全國科普日等活動,組織周邊公眾參觀科技館,開展核科普。充分運用宣傳欄、候車亭、電視大屏等各類媒介廣泛開展科普,有效拉近與公眾距離。

聚焦關鍵影響力 強化公眾溝通精度

信任的建立需公信力。國核示範策劃開展“院士寄語”活動,邀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20位院士參觀並寄語;邀請主流媒體、自媒體和網絡大V等,通過現場參觀和交流等,增進溝通,為“國和一號”示範工程的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夯實公眾溝通厚度

公眾支持源於企業責任。作為央企,國核示範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探索核地共融、共贏新模式。通過捐助建設核電科普教室、設立國核示範獎學金等,推動教育發展;運營暖心食堂、共建水井等民生工程,解決民生問題;打造書香活動室、組織節日慰問,豐富文化生活;成立“映山紅”公益志願者團隊,參與當地婦聯發起的“社會媽媽”虹橋拉手捐助活動等,展現人文關懷。

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責任實踐,讓公眾感受到,核電企業不僅是能源提供者,更是社區發展的同行者,社會責任與公眾溝通相輔相成,共建信任基礎。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