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晚點吃,影響大不大-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1 09:06:13
來源:光明日報

早餐晚點吃,影響大不大

字體:

早餐,作為一天的“啟動鍵”,遠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近期,一篇縱向認知老齡化的觀察性研究,探討了老年人進餐時間的變化軌跡及其與疾病、遺傳背景和死亡率之間的關係,首次系統指出,早餐時間每推遲1小時,長期全因死亡風險增加8%~11%,為時間營養學在老年健康干預中的應用提供了重要實證依據。

可見,早餐啥時候吃對人體的代謝節律有着深遠的影響。因為,人體的代謝系統就像一台精準的生物鐘,每一環的運作都需要與自然光照的晝夜節奏相匹配。早餐吃得太早或太晚,都會打亂這一節奏,從而引發代謝紊亂。

1.不吃或晚吃都不好

目前國內外營養學界普遍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對於兒童和青少年而言,早餐猶如為大腦“充電”,對其身體健康、認知能力及學業表現均具有顯著益處。研究表明,堅持吃早餐的孩子,維生素A、維生素C、鈣、鐵、鎂等微量營養素的攝入更為充足,超重及肥胖的風險更低,活動量更大,體育課上跳繩、跑步成績普遍優於空腹同學。

此外早餐還有助於提升學齡兒童的認知表現,讓他們工作記憶更敏銳,數學題做得更快、更準確。對兒童、青少年來説,他們的大腦正處於高速“升級”階段,耗電量比成人更高——單位重量腦組織的葡萄糖消耗率遠高於成人。加之兒童青少年睡眠時間較長,夜間禁食時間相對延長,夜間睡眠時,肝臟裏儲備的糖原會被逐漸耗盡,而大腦依舊需要持續供電來維持做夢、記憶整理、生長激素分泌等高耗能作業,因此他們對早餐所提供的營養支持更為敏感,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對於保障上午的學習與活動至關重要。

在成年人的研究中,大家更關心“吃早餐會不會胖”“跟慢性疾病有沒有關係”。有趣的是,研究發現,跳過早餐並不等於減少熱量:把早餐省掉的人,身體會分泌更多“飢餓激素”,中午見到高油高糖反而會更加“失控”,零食也可能多抓兩把,結果就是,一天總熱量更高了;而且,飢餓久了,身體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脂肪反而容易囤起來。

一項關於進食早餐及體重變化關係的分析顯示,納入的9項研究中有8項都提示:不吃早餐的人,超重、肥胖風險或體重悄悄上漲的風險明顯更高。研究還發現,不吃早餐與血糖異常、心血管疾病,甚至胃腸道癌症的發生風險增加均有一定的相關性。

為何不吃早餐會與如此多的疾病發生發展相關?最近,國內一項對7萬多人的跟蹤調查顯示:長期不吃早餐的人,身體裏低級別炎症標誌物C反應蛋白水平更高,就像一直開着小火“慢燉”血管和器官,這或許正是不吃早餐與多種慢病、腫瘤扯上關係的隱藏線索。

2.什麼時候吃比較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給了個“官方鬧鐘”——早餐應安排在6:30~8:30之間完成,與午餐間隔4~6小時為宜;同時建議在起床後的30分鐘至1小時內進食,這一時間段更符合人體晝夜節律,能讓血糖更平穩並激活一天的新陳代謝。

天亮後,褪黑素(讓人犯困的激素)迅速下線,胰島素(降血糖的“搬運工”)靈敏度達到全天峰值。此時進食可充分利用機體對葡萄糖的處置能力,血糖上升得溫和,降低餐後血糖波動,胰腺不用拼命加班,能把能量快速存進肌肉和肝臟,就像給手機快充,20分鐘回血50%。

看來吃得太早或太晚,身體都會“鬧脾氣”。6:00前,天還沒亮透,褪黑素沒完全撤退,血糖容易“坐過山車”,尤其患有糖尿病的人更要當心。有的人把早餐時間拖到9:00後,甚至合併為早午餐,此時夜間空腹時間達12小時以上,膽汁憋在膽囊裏排不出去,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悄悄升高,2型糖尿病風險也跟着上漲。另外,由於空腹時間太久,身體以為你在“饑荒模式”,下一頓更容易暴飲暴食,長期如此,將引起體重增加。

其實,把30%的熱量留給早餐,減肥反而更省力。研究發現,一天吃進去的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只要早餐熱量佔全天30%以上,可顯著降低全天飢餓感、減少晚餐暴食,並改善減重效率。

3.吃什麼如何選

“豆漿+油條”“白粥+饅頭+鹹菜”“麵條/米粉+澆頭”,這些組合,美味又能填飽肚子,深受中國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喜愛。而在營養學上看,這些食物組合能量密度高、營養密度低,大多碳水量超標,油鹽爆表,但蛋白質不足,鈣、維生素C、膳食纖維的含量也明顯不足。

那麼,早餐應選擇哪些食物?

主食選擇全穀物或雜豆主食,燕麥片、雜糧饅頭、蒸山藥、老玉米、藜麥粥等。它們富含β-葡聚糖或抗性澱粉,升糖指數比白粥、白麵包等低了30%~50%,可有效降低餐後血糖峰值,尤其對於糖尿病患者十分友好。

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例如水煮蛋、牛奶、雞胸肉、瘦牛肉、豆腐、魚蝦等。研究顯示,適當的蛋白質攝入可有效減低上午的飢餓感,午餐自動減少熱量攝入,有利於控制體重。

適量蔬菜、水果及健康脂肪。蔬果裏的維生素C、鉀和膳食纖維,既能抗氧化,又能促進排便,一早就幫你把食物殘渣“護送”出腸道。核桃、榛子、杏仁、牛油果或亞麻籽油等都屬於健康脂肪,其中,堅果的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壞膽固醇,同時延緩胃排空,讓血糖曲線更平緩。

綜合以上內容,這份“早餐行動指南”可供參考:

①堅持每日吃早餐;

②起床後的30分鐘至1小時內吃早餐,在6:30~8:30之間完成早餐;

③改變傳統早餐模式,豐富早餐食物種類,多選擇全穀物、蛋白質、新鮮蔬菜水果及健康脂肪;

④想減肥就把全天30%熱量挪到早上吃,午餐自動少吃,比節食更輕鬆;

⑤早上趕時間上班上學或是家中老人覺得早餐麻煩的話,可提前準備好“快捷早餐”,例如牛奶、燕麥片、全麥麵包、可生食蔬菜水果等。

讓我們用一頓及時、均衡、熱氣騰騰的早餐,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為健康長壽的一生續航。

(作者:王雨,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醫師)

【糾錯】 【責任編輯: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