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精神進校園|秉科學精神 探人工智能發展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16 13:41:52
來源:新華網

科學家精神進校園|秉科學精神 探人工智能發展之路

字體: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人工智能成為科技攻關、産業升級的重點領域。人工智能如何塑造未來?如何引領技術變革浪潮?6月13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走進北京市延慶區第一中學,與現場百餘名學生共同展望人工智能發展的未來。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科學。活動中,陳虔以人工智能發展史上五大里程碑事件展開闡述:1950年圖靈測試提出“機器能否思考”這一核心命題;1997年“深藍”擊敗國際象棋冠軍;2016年AlphaGo突破圍棋人機對弈難題;2020年GPT-3實現突破性進展,將人類千年知識凝練為模型;DeepSeek模型則憑藉低算力大模型技術實現關鍵突破。通過梳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脈絡,幫助青少年直觀感知技術發展的軌跡,感受科學家們孜孜以求的精神。

分享中,陳虔解讀了人工智能視覺、語音識別與合成、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技術,讓青少年對該技術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他還結合機器狗、倣生人等實例,生動呈現了AI在生活、醫療健康、智慧教育、航天工程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前景。

陳虔強調,人工智能已從“模仿學習”邁入“自學習”階段,其定義亟待更新,期待在場學生未來參與重塑。“不要讓自己成為AI的盲人,要了解AI的基礎知識,成為AI的達人,甚至是AI的從業者”。活動最後,陳虔與青少年共同展望未來如何與人工智能“同行、共處”,他鼓勵青少年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積極探索人工智能世界,發掘新的應用領域。“探索未知是人類永不停息的步伐。”陳虔説。

北京市延慶區第一中學教育服務中心副主任左一龍&&,陳教授以AI發展歷程與應用為主線,通過深藍、ChatGPT、DeepSeek等經典案例,展現了科學探索精神,有效激發了學生對AI領域的探索熱情。講座兼具專業性與趣味性,互動環節更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既讓學生深刻感知AI力量,更明確了主動掌握知識、成長為實踐先鋒的方向;同時,學生從科學家精神中汲取堅守動力,在跨學科學習中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樹立責任意識,以開放心態擁抱未來。

本次活動是2025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之一,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校)和延慶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舉辦,活動旨在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紮實推進教育部《“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實施方案》要求,推動北京市科協弘揚科學家精神課程體系建設,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用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鑄魂育人,引導廣大青少年走近科學家,了解科學家精神,崇尚科學,熱愛科學。活動得到了北京市延慶區第一中學的大力支持。

【糾錯】 【責任編輯:孫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