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説70年

新中國70年,偉大歷程彪炳史冊,輝煌成就舉世矚目,經驗啟示彌足珍貴。9月1日起,新華社開設“700字説70年”欄目,每日以700字的消息,用小切口梳理大歷史,用小故事講述大時代,呈現一幅豐富、生動、立體的人民生活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畫卷。

閱讀全文

歷史就是人的故事。9月1日起,新華社播發的30篇“700字説70年”欄目稿,講述了30個光陰的故事。這些故事就發生在你、我、他身邊,説出了我們共同的深切感受。30篇報道,如同30組歷史鏡頭,黑白或彩色,定格成一部時代影集,勾勒出中國人的夢想如何一步步變為現實。
  夢想不滅、奮鬥不止。今天的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未來之中國,生機無限!

70年,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得到了極大提高。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民創造了經濟奇跡,自身收入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是評價一國國民貧富程度的重要指標。新中國成立之初,城鎮和農村居民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不足100元和50元,到2018年,增至39251元、14617元。
  70年,收入分配格局明顯改善。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注重分好蛋糕。農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居民收入在城鄉、地區間的差距不斷縮小。2018年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69,比1956年下降0.64。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

70年,中國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約60倍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72a47b1a4f2859a4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天安門正南,46公里處,如鳳凰展翅,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日前投運。作為目前全球建設規模最大的新機場,大興機場被英國《衛報》列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
  屢創全球第一的重大工程,折射新中國發展的歷史變革。
  70年前的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70年來,一個個惠及當前、著眼長遠的重大工程拔地而起,為國民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注入了強勁動力。

70年,屢創全球第一的重大工程築起發展強勁“筋骨”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a9da993e20a58831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從1億多美元到超3萬億美元,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捉襟見肘到如今佔全球總規模近三分之一——70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騰飛,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創造輝煌。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8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達31072億美元,連續多年穩居全球首位。
  新中國外匯儲備統計是1950年開始的,起始數字為1.57億美元。當時,這對擁有4億人口,各項事業百廢待興的新中國而言,確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還曾因為外匯儲備不足而向世界銀行和別的國家借錢購買進口設備。1980年,我國的外匯儲備一度轉負。

70年,中國外匯儲備從1億多美元到超3萬億美元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75c22da7c0f078ba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1950年5月實施的新中國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只有27條規定;截至2018年8月,我國現行有效法律達267件,行政法規756件,地方性法規12000多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逐步健全。70年來,法律猶如一道牢固的後盾,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良法促善治。愈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正推動法治中國邁向更高境界。

70年,中國法律體係逐步健全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c390c0db19d827bb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中國“朋友圈”再添新成員!9月21日,中國同所羅門群島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至此,中國建交國達到179個。
  朋友遍天下背後,是中國國際影響力、吸引力、感召力的不斷提升。
  70年,中國的全球夥伴關係網越織越牢固。中國建交國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8個增加到179個,建立110對各種形式的夥伴關係,構建起遍布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服務國家建設和改革開放,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70年,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1612aaad253c59b5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大多數勞動者以農為主,到2018年第二、三産業就業人員佔比超七成,服務業佔主導的現代就業模式逐步形成,並日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既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又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70年,就業規模不斷擴大。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就業人數僅為1.8億人;到2018年底,全國就業人數翻了兩番,超過7.7億人,彰顯了中國就業領域取得的不俗成就。

70年,中國人就業從以農為主躍升為二三産業為主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6863be64807b5ebf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實時結算醫保個人賬戶、辦理養老保險事務、申領失業保險金……一張社保卡,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12.77億人,社保卡普及率91.5%。
  1951年2月26日,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社會保險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頒布。70年來,一係列政策措施頒布實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社會保障不斷加強,織就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

70年,世界最大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081e477a481f42c8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9月23日將迎來中國農民豐收節,豐收的喜悅是沉甸甸的——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糧食年産量增長近5倍,從1949年的2263.6億斤增加到2018年的13157.8億斤;年每人平均佔有量翻了一番多,從400多斤增加到900多斤,高于世界平均水準。
  70年來,我國糧食生産不斷進步,如果以千億斤作為一個臺階計算,已先後邁上11個新臺階,由供給短缺轉變為供求基本平衡。其中,1996年糧食産量歷史性突破10000億斤大關,2012年至2018年産量連續保持在12000億斤以上。2004年以來,糧食生産實現“十五連豐”。

70年,中國糧食年産量增長近5倍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3ba15eda5e6ec44a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70年,只是人類歷史中的短暫一瞬,中國發展卻實現驚人跨越。按不變價計算,2018年國內生産總值比1952年增長174倍,從積貧積弱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奇跡”舉世矚目。
  70年,中國經濟體格逐步強健。1952年,中國GDP僅679億元,2010年超過日本並連年穩居世界第二。70萬億元、80萬億元、90萬億元,近3年,中國經濟總量連續實現跨越,綜合國力與日俱增。
  當今中國,已成長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二大外資流入國。

70年,中國經濟總量增長超170倍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f15be9f00e2a9456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人大多“一分錢掰八瓣使”,很難有余錢。到了2018年,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總規模已攀升至132萬億元。從無財可理到理財帶來生活“小確幸”,70年來,中國人的財富收入跟著中國經濟一起飛速增長。
  從收入指標上看,1949年,我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僅為49.7元;2018年,這個數字變成了28228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9.2倍,年均實際增長6.1%。

70年,財産性收入在國人“錢袋子”中越佔越多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c42f1c9cc7ddebcc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952年的277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38萬億元,從生存型消費邁向發展型消費。消費之變,折射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中國人民生活的歷史性跨越。
  70年,“買什麼”悄然改變。新中國成立之初,居民消費主要為滿足溫飽;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是結婚必備的“三大件”;90年代,彩電、冰箱、洗衣機“新三件”漸成生活標配;進入21世紀,智能家電、汽車消費越來越普遍。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汽車已從2002年的0.88輛,增長到2018年的40輛。
  70年,“怎麼買”深刻變化。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購用戶規模超過6億。移動支付、刷臉購物、無人店銷售等模式,不斷刷新國人的購物體驗。“雙11”等網購節,“一小時成交額超上年全天”,在一些大型電商平臺已不鮮見。

70年,中國人從生存型消費邁向發展型消費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bd7650adc64c5133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從1949年到1980年,郵政函件增長約5.5倍、包裹收寄增長約25.8倍。在20世紀80年代初,一封平信8分錢寄全國。每年春節、中秋前都是寄遞高峰,人們排隊寄年貨、寄月餅。
  改革開放後,商品經濟飛速發展,企業需要把商品貨樣、合同文書寄往全國各地。從1980年到1985年,商品包裹的比重從四成增加到六成,包裹重量5年間增長1.46倍。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民營快遞如雨後春筍般涌現。2009年修改郵政法,從國家層面確認了民營快遞“合法身份”。中國快遞服務從無到有,目前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超過95%,年平均服務用戶數量超過1000億人次。

70年,中國快遞從零到全球第一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2ac4627cbd6dc2b9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新中國成立之初,工業基礎薄弱、技術落後,只能生産紗、布等為數極少的産品,甚至一雙皮鞋、一塊香皂都要進口。今天,我國建立了現代工業體係,在聯合國公布的500余種主要工業産品中,220多種的産量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
  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按現價美元測算,2010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自此以後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佔世界的份額高達27%,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巨變的數字見證著中國制造從體量到品質,內涵不斷延展。

70年,工業增加值增長超970倍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3474f86c184f4393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反貧困鬥爭——新中國成立70年來,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7%。
  1650萬、1232萬、1442萬、1240萬、1289萬、1386萬……6年來,全國共脫貧8239萬人,相當于平均每分鐘就有近30人摘掉貧困帽子。
  再過1年多,2020年,中華民族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千年夢想,將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實現。

70年,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ccfdc813d24343a4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一個胎齡28周、體重僅760克的超早産兒,經過拉薩市人民醫院兒科醫護團隊的救治,不僅長到1750克,還恢復了健康,來到媽媽溫暖的懷抱裏。
  主治大夫、36歲的援藏兒科醫生張迪説,隨著我國危重新生兒救治水準不斷提升,很多以前救不了的孩子,現在不僅能活,而且活得很好。
  從“救不了”到“活得好”,從“保生存”到“促發展”,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嬰兒死亡率從200‰下降到6.1‰,孕産婦死亡率從1500/10萬下降到18.3/10萬,從“極為落後”走到了“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

70年,孕育新生命從“闖鬼門關”到“過生門”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49a07b2fa660951d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曾經,不用説免簽,走出國門對普通百姓來説都如天方夜譚。隨著與世界聯繫更加緊密,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公民出國也越來越方便。
  一本“小”護照,折射“大”變化。
  國家移民管理局公民出入境管理司司長閔海雲介紹,從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的近30年間,普通護照年均簽發只有7000本。而如今,僅2018年,普通護照的簽發就達3008萬本。截至目前,持有效普通護照的內地居民有1.8億人,約佔總人口的13%。

70年,中國人出國越來越方便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1d518f0439c16628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百年前,容閎、詹天佑等中國早期留學生學成歸國,成為推動中國近代化的先驅;
  60多年前,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突破重重封鎖,堅定“回到祖國去”,成為建設新中國的棟梁;
  今天,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留學生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與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吸引下,越來越多莘莘學子選擇學成歸國,形成了新中國70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留學人才“歸國潮”。

70年,留學、歸國“雙潮”涌動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0e3353ee6e4b133a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東方紅”躍然于世到“墨子號”飛向太空,從“兩彈一星”橫空出世到北鬥係統服務全球、“嫦娥四號”傳回世界上第一張月背影像圖……一部新中國的航空航太發展史,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長徵係列運載火箭實現第一個“100次發射”用了37年,第二個“百發”用了不到8年,第三個“百發”用時僅4年多。未來,我國還將開啟探索火星、從月球採樣返回、完成空間站建設等新的歷史使命。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感慨:“在艱難險阻中求突破,每一個夢想成就更大的輝煌。”

70年,中國航太發射次數從零“飛”到300+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5977193f3d51d78d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小小一方絲巾上包羅30多種顏色,上百款圖案,圖必有意,意必吉祥——談起自己最新的作品,服裝設計師王永芳頗為得意,這將為中國人的“流動風景線”又添一筆。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初期,人們是近乎一樣的著裝,目力所及盡是藍綠灰,單調、沉悶。今天,中國人的服飾不僅多姿多彩,布料舒適智能,而且更注重張揚個性。從清一色裝扮到各美其美,從業20余年、經歷了中國人穿衣數次變化的王永芳感慨:“國人越來越時尚!”
  70年,衣著變化的背後是越過越紅火的日子,人們穿著漂亮舒適、時尚多彩的衣裝,一路上走出中國越來越亮麗的社會進步與文化自信。

70年,中國人衣著漸成“流動風景線”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85920182b9da3303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功能表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