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中小銀行中長期定存産品密集下架-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4 09:04:26
來源:證券日報

多家中小銀行中長期定存産品密集下架

字體:

近期,多家中小銀行存款調整動作密集:不僅集中下架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産品,部分機構更明確取消5年期定期存款産品,與此同時,不少銀行還同步下調了各期限存款利率。

受訪人士&&,銀行此舉的核心目的是主動優化負債結構、降低負債成本。通過壓降中長期存款的規模與成本,能夠有效緩解經營壓力。更為關鍵的是,基於市場對利率下調的一致預期,銀行通過調整産品類型或利率定價來引導存款行為,能夠強化對被動負債的主動管理,進而縮短負債平均到期時間、提升重定價機動性。未來,預計將有更多中小銀行跟進調整長期限存款産品。

11月初,內蒙古土右旗蒙銀村鎮銀行率先發布公告,自11月5日起取消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並下調其餘期限定存利率。其中,1年期、2年期利率均下調5個基點,分別降至1.45%和1.55%;3年期降幅最大,下調10個基點至1.85%,原利率1.9%的5年期定存利率顯示為空缺。該行明確&&,此舉是“綜合考慮同業機構的利率水平”後作出的決策。

民營銀行也紛紛加入調整陣營。網商銀行、中信百信銀行、華瑞銀行、新安銀行等多家機構App顯示,存款産品中已無5年期定期存款的相關選項。部分銀行的調整力度更大,將3年期定期存款一併下架。例如,北京中關村銀行在利率調整公告中明確,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均已下架。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仍有部分銀行在售5年期存款産品,但受多輪利率調整影響,銀行業“利率倒挂”現象愈發普遍。3年期存款利率高於5年期,甚至1年期利率高於5年期的情況屢見不鮮,中長期限定存的收益吸引力持續減弱。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後續更多中小銀行大概率會跟進調整長期限存款産品,這有望成為行業普遍趨勢。從深層邏輯來看,中小銀行在攬儲能力和品牌信任度上通常弱於大型銀行,此前依賴高息長期存款吸引客戶的模式已難以為繼。在凈息差收窄的行業性壓力尚未緩解,且存款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未來預計將有更多銀行通過縮短存款期限和下調利率來平衡收益。

薛洪言認為,近期中小銀行密集調整存款業務,核心源於經營壓力與政策環境的雙重驅動。當前銀行業普遍面臨凈息差收窄的挑戰,中小銀行承壓更為顯著,利潤空間壓縮促使其通過下調存款利率、縮減長期限産品優化負債結構。同時,寬鬆貨幣政策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降,銀行資産端收益受限,需通過負債端調整實現資産負債收益匹配。利率倒挂以及資金鎖定成本較高的長期定存自然成為優先調整對象。

當前,銀行業凈息差壓力仍未緩解。薛洪言&&,中小銀行集中調整存款業務,將對自身經營與行業競爭格局産生多維度影響。短期內雖能降低負債成本、緩解息差壓力,但長期可能面臨儲戶流失風險,尤其那些曾高度依賴高息攬儲的機構,需通過提升服務效率、開發特色産品來重塑競爭力。在行業層面,中小銀行或將加速分化,部分機構憑藉差異化利率策略維持優勢,客戶基礎薄弱的則可能面臨邊緣化風險。展望未來,銀行存款産品結構預計呈現短期化、差異化特徵,中長期産品序列將精簡,利率整體趨降的同時,機構間分化可能加劇。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未來銀行存款利率大概率下行,其中中長期存款利率下行概率更高。面對息差壓力,銀行需雙管齊下:一方面擴大非息收入以穩定營收與利潤,另一方面從資産端、負債端全面發力,穩固凈息差水平。

針對這一趨勢,薛洪言建議,儲戶在資産配置上需要主動適配。首要任務是提前鎖定尚存的高息長期存款,重點關注部分中小銀行仍提供的3年期及以上期限定存;同時需構建多元化投資組合實現風險與收益平衡,比如,核心配置儲蓄國債、大額存單等低風險産品築牢基礎;以貨幣基金、同業存單基金作為流動性管理工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儲戶,可搭配純債基金等穩健型品種,既抓住當前高息存款機會,又通過分散投資對衝風險,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實現資産保值增值。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