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新成為核心驅動力的今天,金融如何更精準地賦能實體經濟,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課題。10月31日,“交銀蘊通萬里行”系列活動來到雲南昆明。本次活動以“蘊力同行 交企智匯滇峰”為主題,在“交銀蘊通”公司金融品牌統領下,依託“交銀科創”“交銀電網通”等服務矩陣,實現政銀企協同聯動,創新發布“科創雲擔貸”與“雲電快貸”兩款區域性特色産品,推動“知識産權”轉化為“融資資産”、“用電數據”成為“信用憑證”,以場景化金融服務助力企業破解融資難題。

服務國家戰略 強化金融供給與區域實踐融合
作為國有大行,交通銀行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為己任,持續完善“交銀蘊通”公司金融服務體系,整合支付結算、財資管理、産業鏈金融、跨境金融等多元化服務,全面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同時,深入洞察行業趨勢和産業脈絡,快速集成交付個性化專屬解決方案。
在科技創新領域,交通銀行構建“交銀科創”專屬服務體系,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股、貸、債、租、托”全鏈條金融支持;面向電力等重點行業,打造“交銀電網通”服務方案,精準對接電力産業鏈各環節需求。此次活動,正是交通銀行將總行頂層設計與地方實際緊密結合,推動金融服務走深走實的生動體現。
從“看磚頭”到看專利 重構科創企業信用畫像
在雲嶺大地上,科技創新企業正迎來融資新機遇。交通銀行雲南省分行基於“交銀科創”服務體系,結合雲南産業特色,創新推出“科創雲擔貸”區域特色産品,打破傳統信貸依賴抵押物的思維定式,將總行的科技金融服務框架與區域實際需求有機結合。
該産品運用交通銀行自主研發的“1+N”科技型企業評價模型,將企業的知識産權、研發投入、人才團隊等創新要素轉化為可量化的信用資産。在額度核定方面,在稅務、綜合信用評價等基礎元素核定的前提下,通過“1+N”模型給予企業相應的系數增信,並通過科研投入、政策獎補等因素疊加增額,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融資支持。這種創新的評估模式,使得企業“軟實力”真正成為獲得融資的“硬通貨”。
值得關注的是,該産品創新引入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實現“見貸即擔”,有效解決了銀行在服務輕資産科技型企業時的風險顧慮,可為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提供最高1000萬元純信用貸款。銀擔風險共擔機制的建立,不僅降低了企業的融資門檻,也為銀行拓展科技金融業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用電量”看“企業活力” 深挖産業鏈數據價值
如果説“科創雲擔貸”實現了信用評估模式的革新,那麼“雲電快貸”則開創了從“用電量”看“企業活力”的融資新範式。基於“交銀電網通”服務體系,交通銀行雲南省分行與雲南電網深度合作,將企業用電數據這一傳統經營指標,創新轉化為信用評估的重要依據。
對於製造業等實體企業而言,日常的電費繳納記錄不再僅僅是經營成本憑證,更成為獲取融資支持的“鑰匙”。通過分析企業用電的穩定性、持續性等指標,精準描繪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用水平。
穩定的用電量意味着持續的生産活動,規律的用電模式折射出良好的經營管理,而用電量的健康增長則預示着企業的發展活力。這種基於真實經營場景的信貸模式,不僅盤活了産業鏈數據資産,更探索出了一條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路徑,為優質用電企業提供最高300萬元的信用支持。
此次活動的舉辦,不僅是信貸産品的創新,更是交通銀行服務地方經濟、踐行金融為民初心的具體體現。通過將金融活水精準引向科技創新前沿和産業鏈關鍵環節,交通銀行不僅破解了企業融資困境,更激活了區域發展創新動能,在服務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中展現了國有大行的擔當。面向未來,交通銀行將持續強化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同頻共振,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與能級,為推動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持續注入力量,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貢獻更多金融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