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端”改革協同發力 構建資本市場投融資平衡新格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1 09:05: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雙端”改革協同發力 構建資本市場投融資平衡新格局

字體: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

  這一部署旨在促進資本市場良性循環,更好地發揮其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和資源優化配置&&的核心功能。

  目標清晰,奮楫篤行。業內預期,“十五五”時期,資本市場將以“雙端”改革為抓手,一方面推進融資端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面壯大投資端長期資金力量,通過協同賦能,持續完善市場功能,穩步構建資本市場投融資平衡新格局。

  提高制度包容性適應性

  提高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是應對全球格局變化、支持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的必然要求。

  正如證監會主席吳清日前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所言:“在全球格局和科技創新趨勢深刻變化的今天,只有不失時機深化改革,不斷增強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提升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才能更好地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與時俱進,包容納新。萬聯證券研究所負責人、宏觀首席分析師徐飛&&,“十五五”期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發展時期,新産業、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尤其需要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不斷增強資本市場的包容性、適應性,才能更快更好地服務和促進新興産業的發展壯大。

  從底層邏輯看,提升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核心在於適配新質生産力的發展特性。這既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助推新質生産力加速壯大的必然選擇。

  中國銀河證券非銀行金融行業分析師張琦&&,科技創新企業普遍具有高成長、高風險、輕資産、前期虧損等特點,傳統以“盈利”“規模”為核心的上市標準難以覆蓋這類企業。作為新質生産力最適配的“融資引擎”,資本市場增強與創新企業的適配性,能讓真正有潛力的科技企業獲得融資支持,促進前沿技術攻關,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産力。

  破解痛點,適配發展。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認為,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意味着未來五年將進一步突破現有制度對經營主體的限制,例如優化發行上市標準、完善差異化監管規則等,以適應不同類型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需求。

  強化更加適配的融資支持

  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在融資端的體現是為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企業成長提供更加適配的融資支持。

  這些新産業、新業態投入高、風險大、回報周期長,往往需要更大規模的耐心資本投入和更靈活、更包容的融資環境,以更好支持創新資本形成和創新動能培育。

  近年來,融資端改革不斷強化,引導資金流向科技創新領域。分板塊看,“十四五”時期,科創板募資佔全部A股募資比重為16.05%,創業板的募資佔比提升1.2倍。按公司類型看,“十四五”時期,專精特新企業首發募資額接近6500億元,佔全部A股首發募資比重為40.94%;戰略性新興産業首發募資1.22萬億元,佔全部A股首發募資比例為76.97%。

  但當前在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方面還面臨一些難點和堵點。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認為,應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增強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業內人士建言,未來融資端改革應聚焦“精準滴灌”,強化對科技創新的全生命周期支持體系。

  強化各板塊的差異化定位與協同效應。東海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陶聖禹建議,進一步強化各板塊的差異化定位與協同效應,顯著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新質生産力的包容性與適配性。

  擇機推出再融資儲架發行制度。“近期,監管部門提出將擇機推出再融資儲架發行制度,允許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一次性獲批、分期發行,靈活匹配資金需求。通過簡化流程、優化節奏,讓融資轉向‘企業主導’,既提升了再融資效率,又能精準匹配科技創新與産業升級的資金需求,助力企業把握發展機遇,強鏈補鏈,加速産業轉型升級。”陶聖禹&&。

  拓寬並購重組支持渠道。中國銀河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楊超認為,隨着新興技術不斷發展和快速迭代,科創企業可通過並購重組獲取核心技術和市場份額,提升産業協同效應。同時,政策要為科創企業並購重組提供更靈活的資金支持、更包容的制度環境和更清晰的市場預期。

  促進投融資相協調

  融資端的活力,離不開投資端的支撐。唯有投資端與融資端實現良性互動與動態平衡,才能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

  “推動投融資相協調,有助於吸引資金入市,也有助於讓實體經濟獲得更有效的資金支持,引導資金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助力産業轉型。”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説。

  促進資本市場投融資相協調,投資端改革重點明晰。

  鼓勵長期資金進入創投領域。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袁闖認為,未來應進一步加快股權投資發展,構建涵蓋政府産業引導基金、各類私募股權基金、創投基金在內的完善的股權投資體系,引導各類股權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進一步暢通“募投管退”堵點。招商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監謝亞軒建議,進一步完善創業投資與資本市場制度,引導資金向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等硬科技領域傾斜;可考慮建立動態考核機制,平衡成熟技術産業化與原始創新投入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暢通股權投資的退出渠道,包括並購重組等,讓長期資本看到合理的回報預期。

  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監管部門近期明確,着力發揮中長期資金“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紮實推進公募基金改革,推動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全面落實長周期考核,豐富適配長期投資的産品和風險管理工具,努力完善“長錢長投”市場生態。

【糾錯】 【責任編輯:梁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