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金融強國 展望“十五五”金融業大有可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9 08:47:41
來源:中國證券報

加快建設金融強國 展望“十五五”金融業大有可為

字體:

  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防控金融風險為底線……“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到,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業內人士&&,大力發展“五篇大文章”、優化金融機構體系、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將是“十五五”期間金融業的重點任務。

  大力發展“五篇大文章”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到,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十五五”期間,金融業可從以下方面發力:在科技金融領域,引導銀行、證券公司通過貸款、股權投資等多路徑服務科創企業;在綠色金融領域,推動綠色金融標準與國際接軌,探索碳金融衍生品試點,支持儲能、氫能等産業融資;在養老金融領域,加快個人養老金賬戶産品貨架建設,鼓勵保險、理財公司開發長期限、穩健型養老産品,推動養老産業REITs試點等。

  在普惠金融領域,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建議,金融業應重點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開發線上化、智能化的小微企業與“三農”金融産品,推進農村金融服務覆蓋和信用體系建設。完善風險補償、政策性信貸等制度,使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至普惠群體,助力共同富裕。

  在數字金融方面,曾剛認為,金融機構應堅定推進金融數字化和智能化基礎設施投入,深度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務效率與風控能力,積極打造開放生態和場景化服務,強化金融安全和數據合規管理。

  優化金融機構體系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到,優化金融機構體系,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專注主業、完善治理、錯位發展。建設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當前我國金融業取得長足發展,金融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形成了由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風險投資等組成的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其中,銀行業是金融服務主體,各類銀行能夠為不同客戶群體提供差異化的産品和服務,持續提升供給能力和供給水平。

  談及對“十五五”期間的金融業展望,曾剛&&,金融機構差異化發展格局將更加清晰。大型銀行將加快向綜合化、國際化方向轉型發展,不斷提升全球競爭力;中小銀行將專注於特色化、差異化服務,深耕細分市場和區域經濟;非銀行金融機構將在資産管理、財富管理等專業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形成優勢互補的發展態勢。

  “金融監管總局將引導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機構找準定位、專注主業、錯位競爭,實現特色化經營、差異化發展,共同構築多元有序、健康持續的金融生態。堅決糾正無序競爭行為,切實維護健康公平的金融秩序。”日前,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將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機構布局更加合理。

  董希淼認為,應重視中小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的作用,對中小金融機構進行精準定位。中小銀行與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門當戶對”,彼此之間有着天然的相容性。中小銀行大量機構網點分佈在縣域和鄉村,是服務全面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要採取措施防範大型銀行非市場化過度下沉給中小銀行帶來的“擠出效應”,推動中小銀行真正成為多層次、廣覆蓋銀行機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銀行應揚長避短,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與優勢的差異化定位。

  全面加強金融監管

  “十五五”規劃建議還提到,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強化央地監管協同,豐富風險處置資源和手段,構建風險防範化解體系,保障金融穩健運行。

  在提升金融業風控與合規管理方面,曾剛建議,首先應強化全面風險管理框架,推動信用、市場、流動性等各類風險的動態識別、精準量化和實時監控,特別是針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新興業務領域,應建立差異化和前瞻性的風控模型。

  其次,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的應用,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風控、區塊鏈溯源等技術,實現貸前、貸中、貸後的全鏈條風險防控。此外,金融機構應不斷完善合規管理體系,嚴格執行監管要求,健全內部審查、信息披露機制和員工合規文化建設,加強對重點業務、關鍵崗位的合規監控和問責追究。

  “金融業需要履行防風險首位主責,構建‘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早糾偏’。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需要持續推進‘兼併重組、減量提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協同化解,強化中央與地方協同,推動隱性債務‘控新化舊’,嚴控新增隱性債務,優化債務結構。”婁飛鵬説。

【糾錯】 【責任編輯: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