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0月28日電(記者解園 鄧浩然)重陽節前夕,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的寸草春暉養老院迎來了一群不同尋常的訪客。94歲的老人張翠萍雖然幾天前就知道有人要來,但當看到熱鬧的人群一擁而入,她還是忍不住高興地拍起手來。
推門而入的是一群“小丑醫生”志願者。她們有的頭頂五顏六色的假發,有的穿着喜氣洋洋的衣服,有的白大褂上畫滿圖案……每個人都手舞足蹈,臉上挂着溫暖的微笑。

“小丑醫生”志願者們正在進行暖場。新華社發
簡單的暖場後,志願者們開始帶領老人們做手指操、杯子疊疊樂等游戲。老人如果能獨立完成,志願者就豎起拇指鼓勵他們,如果完成困難,志願者就手把手幫助他們直到做完游戲。一上午,活動室裏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
“這裡的老人大多年事已高,且患有一定程度的認知障礙,所以選擇這些游戲幫他們提升思維能力、手腦配合能力等。”來自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的副教授丁永霞説。

“小丑醫生”衣服上的小丑圖案。新華社發
丁永霞是此次重陽節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也是一位資深的“小丑醫生”。早在10年前,她就成為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小丑醫生”志願服務隊的一員。2017年開始,老年群體成為這個團隊主要服務的對象。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經常去撫慰”是很多醫療工作者的座右銘,在丁永霞看來,這句話之所以經典,在於它道出醫學不僅是科學的,更是人文的,醫護工作者要給予患者足夠的心理支持,而“小丑醫生”可以做到這一點。
“一篇論文指出,醫療小丑專注於培養心理韌性和良好的心理健康。醫療小丑能激發與他們互動的人的不同情感狀態,從而有助於精神和身體健康。”丁永霞説。
經常與老人打交道,“小丑醫生”們意識到,由於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孤獨感很強。“每次我們帶着各種新奇的道具去看望他們,都能從他們眼神中看到孩童般的期待。”志願者李雅潔説。
和許多身邊的志願者一樣,作為一名醫學生,李雅潔剛開始扮演“小丑醫生”多多少少會感到緊張、跼踀。前輩們就會特意帶領她們穿着誇張、搞笑的衣服在學校裏“招搖過市”,以此來克服緊張情緒。
但任何演練都不如一場“實戰”。“當我走到老人們身邊,跟他們説話、逗他們開心,看到他們笑得跟孩子一樣,緊張感很快就拋之腦後了。”第一次參加志願服務的楊茜説,“這給我鼓勵很大,我會堅持下去。”
在志願者年復一年的努力下,越來越多人關注到這種特殊的關懷方式。他們開始奔波於全國各地,通過學術研討讓更多人認識到“小丑醫生”在照料老年人中的特殊作用。

“小丑醫生”正在與老人們做游戲。新華社發
時至今日,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小丑醫生”志願服務隊的參與人數超過1000人,他們幾乎每個月都會到養老院、社區、醫院服務老年人,服務總時長突破10000小時,服務千餘人次。還連續三屆獲得全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獎項,受到廣泛好評。
“和這些榮譽相比,我們最珍視的還是老人們孩童般的笑容。十年的‘小丑醫生’生涯讓我不斷加深對這項工作的認識,下一個十年也是新的開始,我們會繼續努力,把笑容挂上更多老人的臉龐。”丁永霞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