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3日電(劉睿祎)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不斷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政策框架,從信貸、債券、股權等多方面,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科技金融體系,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強度和水平持續增強。
科技創新領域的信貸支持不斷加強
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加強金融對科技的支持,信貸資源投入發揮了重要作用。《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持續推動銀行完善資源配置、績效考核等政策安排,實現能貸、會貸、敢貸、願貸。2024年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今年5月又增加3000億元額度,進一步激勵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企業和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信貸支持。2025年以來,科技貸款服務延續量增、價降、面擴態勢。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近年來央行持續推動金融對科技創新領域支持,主要是基於以下三方面考慮:
一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來實現技術改造,以提高生産效率。通過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可以引導資金流向重點領域,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
二是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科技型企業通常具有輕資産、高風險的特點,在傳統融資過程中面臨困難,而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能夠為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同時通過政策引導,增強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放貸意願,從而緩解科技型企業的融資約束。
三是促進金融機構業務創新。政策促使銀行等金融機構完善資源配置和績效考核等政策安排,探索適合科創領域的信貸産品和服務模式,提高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推動金融機構業務創新和發展。
具體來看,《報告》介紹了三方面情況:
一是科技貸款保持較快增長。截至6月末,科技貸款餘額達44.1萬億元,同比增長12.5%,較同期全部貸款增速高5.8個百分點。其中,增長最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今年以來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
二是科技貸款利率保持下行態勢。6月新發放科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90%,比同期全部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低0.36個百分點,較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別低0.21個和0.44個百分點。其中,新發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利率降幅更為顯著,較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別低0.31個和0.67個百分點。
三是科技型企業獲貸率保持高位。截至6月末,銀行提供科技貸款服務的企業已達108.5萬家,科技型企業平均獲貸率為51.9%,比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別高1.3個和2.3個百分點。其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獲貸率均超80%。
科技貸款餘額和增速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明明認為,再貸款政策直接增加了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資金供給。科技型企業可以獲得更多資金來開展研發活動、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由於再貸款資金是低成本資金,銀行在獲得再貸款後,會以相對較低的利率向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此舉有利於降低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成本,使它們能夠將更多的資金用於核心業務的發展。與此同時,政策的支持向科技型企業傳遞了積極的信號,有助於增強科技型企業的信心,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創新力度,積極拓展市場,並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型企業,形成良好的融資環境。”明明説。
科技創新融資渠道進一步豐富完善
《報告》指出,債券市場作為直接融資的主渠道之一,具有資金籌集規模大、成本低、期限長的特點,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具有獨特優勢。2025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證監會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債券市場“科技板”落地以來,市場各方積極踴躍參與。截至6月末,全市場已有288家主體發行約6000億元科技創新債券。
明明&&:“對於科技型企業來説,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等融資方式外,發行債券為其提供了另一種重要的融資途徑。”
《報告》顯示,從發債主體上看,科技型企業結構更加多元,行業分佈廣泛。截至6月末,銀行間債券市場共有94家科技型企業發行1663.7億元科技創新債券,最長髮債期限20年。其中,24家民營科技型企業發行443.5億元,覆蓋21個省份,涉及集成電路、智算中心、生物醫藥等多個前沿新興領域。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持續發力,為民營科技型企業發債提供了增信支持。
明明指出,債券融資具有資金規模大、融資期限長等特點,能夠滿足科技型企業大規模研發和長期項目投資的資金需求。與此同時,發行債券使科技型企業能夠減少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並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債券市場的品種結構,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科技型企業發行的債券具有不同的風險特徵,為市場提供了多樣選擇。
《報告》稱,中國人民銀行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與地方政府、市場化增信機構等合作,為股權投資機構特別是民營機構發債融資提供了有效增信支持,並通過多樣化期限設置,支持股權投資機構發行5年期、10年期債券,更好匹配股權投資的資金使用特點及融資需求,大大降低其發債融資成本,截至6月末,銀行間債券市場有27家股權投資機構發行債券153.5億元,票面利率處於1.85%-2.69%的較低水平。
《報告》顯示,金融機構快速響應,積極開展債券發行、承銷、做市、投資工作。截至6月末,銀行間債券市場共有23家金融機構發行2206億元科技創新債券,資金專項用於向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投資科技型企業股權、債券、基金等。同時,金融機構踴躍參與科技創新債券投資,積極提供高質量承銷做市服務,持續助力科技創新債券擴容增面。
科技創新的融資渠道進一步豐富完善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報告》稱,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好支持科技金融大文章工作方案,不斷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政策框架,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發揮中央和地方合力,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債券市場發展,培育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市場生態,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更加有力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