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無人作戰力量競相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6 11:31:45
來源:解放軍報

多國無人作戰力量競相發展

字體:

  美陸軍人員在“會聚工程—拱頂石5”演習中,調試地面障礙物突破車道無人機。

  烏克蘭“海嬰”無人艇。

  一段時間以來,世界多國着力發展無人作戰力量,並加速推進實戰化部署。在這一過程中,不同國家在無人作戰力量的建設上形成“嵌入融合”與“獨立成軍”兩種路徑選擇——前者追求短期專項突破,後者側重長期體系融合。兩種路徑的協同聯動,是無人作戰力量建設的必經階段,隨着技術突破及戰略需求調整,未來“獨立成軍”模式的適用範圍有望逐步擴大,而“嵌入融合”模式作為技術過渡期的穩妥選擇,仍將是多數國家的主導路徑。

  需求差異産生路徑分化

  當前,各國在無人作戰力量的分佈式部署、自主化作戰、有人/無人協同等重要問題上已形成基本共識,但基於各自戰略需求、技術基礎等條件,發展理念差異明顯。

  頂層規劃設計呈現需求分化。美國在其“聯合全域指揮控制”架構中明確,將無人系統作為鏈結各域的關鍵節點,強調在體系對抗中實現無人作戰的全域感知、多域打擊和跨域協同。俄羅斯則將“獨立成軍”作為短期重點,計劃於年內完成無人系統部隊組建,希望通過獨立編制解決力量分散、協同低效的問題。日本規劃發展智能賦能下的多機協同指揮戰術應用;以色列則於今年年初設立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統管理局,統籌推動智能技術與無人系統的融合應用。

  編制體制創新影響路徑選擇。“獨立成軍”路徑以高度專業的集中指揮為核心。例如,烏克蘭於去年5月成立無人系統部隊,以既有無人機連/營為骨幹,輔以各旅連級無人機分隊,實現無人力量的集中調配。波蘭今年年初成立無人機部隊後,在採購國外裝備的同時推進國産無人系統研發,為部隊能力生成積累技術經驗。“嵌入融合”路徑注重無人系統與傳統部隊深度結合。法國提出的“泰坦”計劃,擬打造人機協同、無人系統全面嵌入傳統地面部隊結構的遠征部隊。此外,模塊化任務編組作為兩種路徑的中間形態,以任務驅動靈活編組為核心展開試驗運用,例如北約在演習中臨時組建實驗性無人機/艇混合隊,與航母打擊群實施協同作戰。

  實戰演訓驅動能力升級

  隨着無人作戰力量在現代戰爭中戰略權重的躍升,其角色已超越輔助支援,成為決定戰場勝負的關鍵一環。多國通過實戰演訓等方式實現裝備、編制、戰術的動態調整,提升無人作戰體系效能。

  演訓驗證推動技術路線迭代。演訓是驗證技術路線、暴露體系短板的重要環節。今年美軍“會聚工程—拱頂石5”演習中,無人集群協同作戰暴露出“指揮控制網絡響應速度不足、數據延遲”等問題,美軍隨即引入人工智能推動解決。日本自衛隊“富士綜合火力演習2024”無人機實彈協同中,“數據鏈協議不兼容”等問題推動其啟動“通信標準統一與互操作性提升”項目。從發現短板到推動升級,聯合演訓讓無人作戰從“理論可行”向“實戰可用”穩步演進。

  實戰檢驗倒逼編制戰術調整。俄烏戰場上,烏軍無人機初期因為數據鏈協同缺失出現重復打擊問題,2024年開始採取“無人機連/營—傳統旅”的嵌入模式,縮短殺傷鏈、減少冗余打擊,印證了嵌入模式的戰術價值;俄軍則以“無人&&梯次配置”破解防空壓制難題,先使用巡飛彈消耗敵方戰力,再使用無人戰車突入,該戰術經實戰驗證後快速推廣。無人作戰手段在衝突中暴露的缺陷,倒逼編制結構優化;而調整後的戰場效能,又反向驗證新戰術的適配性,形成“問題發現—方案調整—實戰驗證”的升級閉環。

  現實困難有待調整解決

  同其他軍事變革類似,無人作戰力量的建設路徑選擇,需在多重變量的動態平衡中尋找最優解。無論是“獨立成軍”還是“嵌入融合”模式,目前都面臨諸多瓶頸。

  在技術層面,“獨立成軍”模式需以無人系統的高自主度為前提,要求裝備具備複雜環境感知、多目標動態分配、跨域協同通信等能力。若技術成熟度不足,實際效能可能與預期存在顯著落差。如俄羅斯無人戰車在實戰中暴露“通信抗干擾能力不足、遠程操控延遲”等問題,嚴重影響執行效率。在此情況下,“嵌入融合”模式仍是降低決策風險的更優選擇。

  在成本方面,“嵌入融合”模式雖可依託現有體系降低建設成本,但傳統部隊的編制慣性可能給融合帶來阻力。美軍部分無人項目就曾因“可靠性審查、戰術條令適配”問題,導致節點出現延期;土耳其雖將TB-2無人機的實戰經驗轉化為編制規範,卻曾因供應鏈波動出現裝備交付延遲。“獨立成軍”模式需要大規模列裝無人系統,對資金投入要求高,部分國家因經濟壓力不得不壓縮規模,轉向建設“小而精”的無人作戰獨立單元。

  在人才方面,有人/無人協同作戰要求官兵既能夠操作無人作戰&&,又能完成戰場態勢判斷、作戰任務規劃等工作。9月初,韓國成立“輕型無人機與反無人機專責部隊”,並宣布大規模培訓無人機操作員計劃。當前,在“嵌入融合”模式下,部分國家的無人作戰人才培養更偏重於裝備操作;而“獨立成軍”模式所需的人才,需經過系統化培訓,並經過實戰演訓才能形成真正作戰能力。從現狀看,各國在無人作戰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短板。

  總體而言,“嵌入融合”模式依託傳統體系降低技術風險,“獨立成軍”模式通過編制創新釋放規模潛力,兩種模式並非替代關係,而是適配不同層級、場景的互補形態。未來,各國無人作戰力量的建設發展或將呈現兩種模式雙軌並行的趨勢,在動態平衡中不斷發展成熟。(許芳銘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