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來自美海軍陸戰隊某戰鬥攻擊機中隊撰寫的一份備忘錄顯示,之前交付的5架F-35C戰機,存在燃油被污染且混入金屬碎屑、部件組裝不正確、全景座艙顯示屏故障等問題。備忘錄指出,僅燃油被污染問題就意味着F-35C需額外增加清洗燃油系統的循環次數,要使其完全修復,將花費700多個小時,並耗費數十噸燃油。這些問題導致美海軍陸戰隊配備第二個F-35C作戰中隊的計劃擱淺。
F-35C是美軍“聯合戰鬥機計劃”中的艦載常規起降機型,也是專為福特級航母打造的旗艦産品,每架造價高達9440萬美元。美海軍原指望F-35C成為“戰鬥力倍增器”,沒想到這款隱身艦載機卻成了“麻煩製造者”。2022年,一架F-35C戰機在着艦降落時墜海;今年,又有一架F-35C戰機在跑道滑行時,因前起落架意外收起導致機頭着地……被美軍視為“最先進艦載機”的F-35C緣何事故頻發?
一是貪大求全造成設計缺陷。冷戰結束後,為了滿足新的戰略需求,美國於2009年決定停止F-22戰機的研發和生産,啟動“聯合戰鬥機計劃”,設計一款各軍種通用的一體式戰機&&。但是,不同軍種的作戰需求和戰鬥環境有着很大差異,這種貪大求全的做法,造成F-35C設計之初就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F-35C以陸基戰機為基礎改進而來,上艦後美海軍發現F-35C主起落架太靠近機尾,且尾鉤設計不合理,直接增加了鉤住阻攔索的難度。
二是過度創新影響系統穩定。為了突出性能優勢,F-35C大量採用前沿技術,其中部分技術尚不成熟,未完成全部測試就被採用。此外,F-35C摒棄過去成熟可靠的部件,引入全新的起落架、油箱和彈射器等部件。由於新技術和新部件缺乏優化整合,F-35C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大幅下降。
三是保養不力埋下安全隱患。有資料顯示,美軍在戰機維護保養流程上存在不少隱患,影響到飛行訓練水平和戰機任務能力目標。2018年,美國政府問責局發布報告顯示,海軍僅有2%的F-35C具備完全執行任務能力。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美軍訂購維修配件不能及時到位,極大影響了F-35C的出動率。此外,F-35C的機載設備過於集成化與複雜化,維護人員需長時間培訓才能掌握維修技術,導致維修周期拉長。
如今,F-35C事故頻發、問題不斷,引發外界對這款戰機的諸多質疑。不難看出,F-35C“麻煩纏身”,後面的路將會越走越坎坷。(周韻 趙佳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