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排水量2.7萬多噸的阿納多盧號兩棲攻擊艦。資料圖片
平時人們聊到艦船時,往往會用到“噸”這個量詞。比如,“30萬噸大型油輪”“10萬噸級航母”“萬噸大驅”“千噸級遠洋漁船”,等等。
細加區分,就會發現,對艦船來説,這些“噸”的內涵並不完全相同,有的&&重量噸位,有的則指容積噸位。
“30萬噸礦砂船”“30萬噸油輪”等船舶的“噸”通常指容積噸位,也就是貨物載重量,是丈量和核定船體容積後,根據每2.83立方米約等於1噸的標準計算得出的。
“10萬噸級航母”“萬噸大驅”等軍艦的“噸”通常指重量噸位,也就是船舶在水中所排開水的重量——排水量。
空船有自重重量和載重重量之分,因此排水量既可以&&船舶重量,也可以表明船舶的載運能力。按艦船所搭載物品的不同狀況,排水量可區分為空載排水量、標準排水量、正常排水量、滿載排水量和最大排水量。
軍艦的空載排水量是指只有船體、武器裝備、動力裝置、控制設備和固定壓載等重量時的排水量,反映的是軍艦建造之後能達到的最輕裝載狀態。
標準排水量是指空載排水量加上人員、食品、淡水、彈藥等重量,但不包括油料和鍋爐水時的排水量。
在此基礎上,加上一半的燃油、滑油和備用鍋爐水等重量則為正常排水量,通常是艦艇設計時的指標,也是人們習慣上所指的艦船排水量。如果加上全部燃油、滑油和備用鍋爐水等重量則為滿載排水量,一般反映的是艦艇出航時的裝載狀況,如土耳其海軍的阿納多盧號兩棲攻擊艦排水量為2.7萬多噸,指的就是滿載排水量。
標準排水量和滿載排水量之間的差值備受關注,差值越大代表能裝載的水和油越多,就能支撐艦船航行得更遠。
艦船的排水量設計還受其他因素影響,如相關國家和企業的船舶設計建造水平、船塢和港口設施限制等,因此艦船的排水量通常是對造價、性能、任務需求進行綜合考量後的結果。
最大排水量,顧名思義,即為艦艇滿載狀態下,加上超額的燃油、滑油、鍋爐水、彈藥以及超編的人員、糧食、淡水等重量的排水量。
被稱為“水中蛟龍”的潛艇由於常會上浮和下潛,因此,它的排水量被分為水上排水量和水下排水量等。潛艇上浮時的水上排水量定義與水面艦艇基本相同。潛艇下潛時,必須向壓載艙注水,所以,它的水下排水量為水上正常排水量加上全部主壓載水艙中水的重量。
在海軍艦艇家族中,艦和艇都有排水量方面的區分。通常,把排水量在500噸以上的叫作“艦”,500噸以下的稱作“艇”。不過,潛艇是個特例,無論噸位大小,都叫作“艇”。(張志友 王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