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秘密的高級開發計劃部門“臭鼬工廠”發布了隱身空中加油機“下一代空中加油系統”(NGAS)的一個新概念圖。報道稱,這款飛機也被稱為KC-Z,一旦投入使用,可以取代KC-46和KC-135加油機。在效果圖中,NGAS的特點是採用拉姆達(lambda wing)形的機翼,具有隱身能力,此外還有設計上的靈活性。它的發動機位於機身內,在機翼根部下嵌入了圓形的進氣口。儘管NGAS看起來比它可能取代的加油機要小,但這只是效果圖,隨着研發的推進,許多細節可能會發生變化。在2025財年的預算申請中,美國空軍將尋求處理掉16架較老的KC-135加油機,只採購15架新的KC-46A加油機。
戰爭實踐證明,空中加油機已經給空軍作戰的力量部署、空中機動和遠程空襲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極大增強了航空兵的作戰半徑、快速反應和持續作戰能力。越南戰爭中,空中加油機初露端倪,美軍首次實施大規模空中加油作戰行動,從戰爭爆發到停戰的9年2個月時間內,共出動194687架次、空中加油813878次。1982年4月30日,英國“火神”式轟炸機從大西洋的基地起飛,途中經過空中加油後,襲擊了距起飛基地約5000千米的馬島斯坦利機場。阿軍的“超級軍旗”飛機經空中加油後,擊沉了英軍“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和“大西洋運輸者號”集裝箱船。
英阿馬島戰爭中,英軍15架加油機和臨時由轟炸機改裝的加油機共實施了600多次空中加油,對戰爭的結局産生了決定性的作用。1986年4月15日,美駐英國的24架F-111戰鬥轟炸機編隊,由29架加油機對其編隊進行8次空中加油,繞道7000多千米,突襲了利比亞。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共計出動240架空中加油機,實施了1.4萬次空中加油。美國的B-2戰略轟炸機由本土起飛實施30多個小時的遠程奔襲主要靠空中加油。特別是美空軍B-2戰略轟炸機從美國本土起飛,途中經過兩次空中加油後,轟炸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
信息化條件下,如果沒有空中加油,就沒有空中作戰。1995年6月,美國空軍的3架B-1B戰略轟炸機從其本土起飛,先後經過6次空中加油後,穿過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西太平洋、北太平洋,途中在3個靶場進行轟炸訓練,飛行30多個小時,總航程約4萬千米。這次實施的跨洋過海環球不着陸飛行演習,創造了航空史上迄今為止最遠的飛行紀錄,實現了加油方式由地面向空中發展的轉變,創建了歷史上最長的空中加油航線。海灣戰爭雖然持續42天,但卻深刻地揭示了未來的空中作戰,離不開空中加油機。整個戰爭期間,多國部隊使用的空中加油機來自5個國家,多達12個機型。在“沙漠風暴”行動期間,僅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的空中加油機一天就可以對1433架次的飛機進行空中加油。也就是説,執行戰鬥攻擊任務架次總數的約60%的飛機需要空中加油。
空中加油機是給飛行中的飛機及直升機補加燃油的飛機。大多數由大型運輸機和戰略轟炸機改裝而成,少數由殲擊機加裝加油系統,改裝成同型“夥伴”加油機。空中加油系統包括空中加油機的加油裝置和受油機的受油裝置。加油裝置分為“加油&&”和“加油吊艙”兩種。
“加油&&”通常裝在機身尾部,“加油吊艙”通常懸挂在機翼下面,由飛行員或加油員操作。儲油箱分別在機身、機翼內。受油機上安裝的受油裝置,通常由接油器、導管和防溢流自封裝置組成。目前,能研製生産加油機的只有少數國家,世界上擁有空中加油機的國家和地區有20余個,共裝備10余種型號的加油機1000余架,裝有受油裝置的飛機約11000多架。到目前為止,僅美國空軍大約有200架加油機,可保證其現有的100多架戰略轟炸機和600多架戰鬥機同時出海作戰。縱觀世界,加油機的主要傑出代表有:
一是美空軍KC-135“同溫層油船”空中加油機。該機分為A、E、R三種型號,美空軍共裝備727架。E/R型是由KC-135A換裝發動機並對其各系統進行現代化改裝的兩種改進型。經改裝的KC-135作為美國空軍的主力空中加油機,今後仍將繼續服役。其用途和特點:主要用於為軍用飛機補加燃料油,使受油機增大作戰半徑、延長留空時間,增加有效載荷,提高受油飛機的作戰能力;載油量大,加油速度快,飛行穩定性能好,使用靈活,備有軟、硬管加油設備,既可為小型飛機加油,也可為大型飛機加油。
二是美空軍KC-10A“致遠”空中加油機。該機是美國空軍的主要空中加油機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全、加油能力最強的加油機。其用途和特點:主要用於空中加油,也可同時承擔貨運任務或運送部隊;載油量大,加油能力強,可同時為3架飛機加油;功能全,可採用軟管和硬管兩種加油方式,能為美國空、海軍及海軍陸戰隊飛機加油。此外,在遠程部署中,可為受油機提供通信導航支援。
三是A330MRTT多功能用途加油運輸機,該機是空客集團防務與航天分部(ADS)在中遠程雙通道客機A330-200基礎上研製的,國際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多功能噴氣式加油機。A330MRTT也有軟管式和硬管式兩種不同方式加油系統可供選擇,可以分別安裝一根伸縮套管或者兩個機翼吊艙,也可以將兩個機翼吊艙與機身中部下方的軟管套錐系統或者機身尾部的伸縮套管系統分別組合。
四是伊爾-78加油機,該機是由伊爾-76軍用運輸機改裝而成。伊爾-76於1978年交付使用,伊爾-78於1987年正式服役。這種加油機主要用於給遠程飛機、前線飛機和軍用運輸機進行空中加油,同時還可用作運輸機,並可向機動機場緊急運送燃油。該機採用三點式空中加油系統,可同時為3架飛機加油。
五是KC-767空中加油機,衍生自波音767系列機型。美國空軍決定用此機取代KC-135E加油機後,在2002年獲得編號KC-767A。但在2003年12月,這一合同因涉嫌貪污而終止。此後,意大利空軍和日本航空自衛隊分別訂購了4架KC-767運輸機。飛機的大部分開發經費由波音自行承擔。2011年2月,美國空軍重新選用了波音的修改版KC-767計劃來實施其KC-X方案,並將這一運輸機命名為KC-46A加油機。
如今,空中加油機已經過70多年的研究和發展,使加油技術日益成熟和完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實現了從活塞式飛機發展到渦輪螺旋槳飛機,繼而發展為噴氣式飛機;加油機供油量從數千升增加到10多萬升的轉變。受油機遍及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預警機、巡邏機、運輸機、偵察機和直升機等諸多機種。可以預測,未來空中加油技術發展將不斷克服機翼振動、陣風和空氣渦流對輸油管穩定性的影響;完善計算機控制技術及攝像監控顯示技術;發展大型加油機和運輸加油兩用型飛機,如美國的KC-10A、俄羅斯的伊爾-78都是裝載能力很強的飛機;發展載油量更大的大型加油機;用最新技術改進完善加油機,實現更新換代;提高加油機的自動化程度和生存能力;注重新型加油機的研製與技術儲備;採用民用或軍用運輸機兼顧空中加油任務,如目前有些國家正在研製的空中加油機,既可作一般軍用運輸機,也可作為加油機使用;研製新機既要充分考慮到具有加受油能力,也要考慮使加油機具有自衛作戰能力。據報道,美國空軍將啟動了下一代KC-Z加油機的研製工作——這種加油機的外觀可能與現在由商用機改造過來的KC10、KC-135和KC-46迥然不同。報道稱,未來的加油機需要具備在距離威脅點400千米到800千米的範圍內作業的能力,這個距離超出現代地空導彈的射程,但是仍在敵方雷達的偵察範圍或對方戰鬥機的空射導彈的射程內。這意味着,下一代加油機很可能仍然很像一架運輸機,可能採用嵌入式發動機,減小在雷達上的橫截面積,但不必完全像F-35或F-22那樣徹底隱身。(文/魏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