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 10 09:30:47
來源:解放軍報

解讀:曾被寄予厚望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為何命運多舛?

字體:

  近日英國《每日郵報》有報道稱,因資金短缺問題,英國可能將耗資數十億英鎊建造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封存或出售。儘管這一説法隨即被英國海軍發言人否認,但結合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目前的實際情況,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航母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對一些大國來説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發展航母的國家之一,曾經通過強大的海上軍事實力,一度贏得了“日不落帝國”稱號。

  然而,縱觀英國航母近些年的服役表現,真實情況令人唏噓。先是建造經費一度吃緊,後又爆出或將被出售的傳聞,曾被寄予厚望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為何命運多舛?從其坎坷經歷中,我們又能從中發現些什麼?請看本期解讀。

  這艘航母為何命運多舛

  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資料圖片

  經費一度吃緊,建造標準難達預期

  作為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的2號艦,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自問世以來,曾一度被外界認為是英國重振海上雄風的利器,也讓英國皇家海軍再次迎來“雙航母時代”。

  事實上,因英國在國防經費問題上的反復,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的建造並非像看上去那樣順利。2010年5月,以卡梅倫為首相的保守黨政府上&,該政府認為英國有能力同時擁有雙航母。在此背景下,英國對先前未來航母(CVF)合同裏涉及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的大量設計參數進行了調整,意在壓縮建造時間,提早讓第二艘航母服役,同時還有另一個目的——降低建造成本。

  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從2011年5月正式開始建造,到2019年12月列裝服役,表面看確實縮短了工期,使英國進入“雙航母時代”的時間大為提前。同時,從官方公布的紙面數據來看,該航母整體設計較為前衛,多項指標參數在同級別航母中排名靠前。

  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特點:其一,雙艦島設計不僅可以提升艦艇在海上航行的平穩性,還能夠分散艦艇指揮和控制功能,提高戰場生存能力;其二,作為應用全電推進系統的航母,其機動性和靈活性得以提升,同時具有低噪聲巡航和環保節能的特點。

  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下水之初,有媒體指出,儘管其局部優勢突出,但由於經費投入不足,導致該型航母整體性能存在明顯不足。

  英國政府從一開始研究論證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時,就提出了“風險要低、注重成本”的原則,導致在對該航母的經費支持上顯得捉襟見肘。經費不足問題,貫穿該航母設計、建造、海試等各個環節。

  首先,放棄了更為強勁的核動力。據稱,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之所以不採用核動力,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核反應堆的研製和運營成本高昂,並且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和技術挑戰。

  其次,為了節約新一代艦載機研製成本,英國從一開始就決定“無縫銜接”使用美軍艦載機。儘管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對外號稱能裝載30余架美軍F-35B艦載機,但實際艦載的更多是各類型號的直升機,導致作戰能力同兩棲攻擊艦大體相當。

  再次,還是由於經費不足的原因,該型航母自衛武器系統只配備了3座MK-15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以及4座DS30B型30毫米艦炮,導致該航母自衛能力受到外界質疑。

  此外,苦於經費預算拮據的窘境,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在2019年9月剛進行首次海試,就在短短3個月後匆匆列裝皇家海軍。可以説,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在服役之前的各種環節都十分倉促,這也為其接下來的現實表現埋下隱患。

  問題不斷,雙航母運行恐難以為繼

  2019年12月,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服役對英國來説是一個里程碑事件。但該航母長期處於“問題不斷”的狀態,在很多任務執行中顯得力有不逮。

  動力系統狀況頻出。2022年8月,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在前往美加英聯合軍演的途中,右舷的螺旋槳軸意外斷裂並被拆除,搶修時間超過半年。在維修過程中,維修人員還發現左舷螺旋槳在安裝時也沒有對準。無獨有偶,此類問題同樣出現在其姊妹艦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

  水密性問題高發。2020年,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接連發生兩起嚴重的漏水事故。前一起漏水事故讓多個艙室成為“水簾洞”;後一起漏水事故則更加嚴重,據報道動力艙內積水深度達1米,導致多&&氣設備受損,維修時間又近半年。

  逐漸淪為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的“備份艦”。去年4月,經多家英國媒體證實,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正在扮演起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替代品”“裝備庫”的角色,不是“臨陣換艦”就是“來回頂班”,機油、飛機升降機的傳動鏈、燃料艙中的過濾器等多種裝備,不斷交付給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使用。

  結合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的現實表現,圍繞該航母的質疑聲不斷傳出。事實上,對於目前英國海軍現代化建設而言,同時運營雙航母似乎已成“雞肋”。

  一是航母各類維護成本高昂。據悉,英國2023年國防支出約合600多億美元,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光是維護成本就佔據了較大的比例。這些維護成本不僅包括各類燃料、人力、保養成本,還要考慮到航母的器材損耗率、彈藥消耗量和裝備折舊率等。

  二是“帶刀護衛體系”力量羸弱。2022年1月,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在遂行海上演練任務時,需要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戰艦、戰機來充當“帶刀護衛”和艦載機隊。雖然目前英國皇家海軍現有的驅逐艦和護衛艦總數可達幾十艘,但實際出勤率較低。

  三是唯一一艘綜合補給艦即將退役。維多利亞堡號補給艦,是目前唯一一艘能為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提供彈藥、燃料、食物及其他備用器材的“超級保姆”。維多利亞堡號補給艦從1994年服役至今,艦齡已達30年,已接近退役年限。如此一來,英國航母面臨的前景將更不樂觀。

  當然,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服役後傳出的也並非都是負面消息。去年11月,該航母首次完成起降“莫哈韋”大型無人機的測試,雖然此次測試中無人機沒有挂載武器,加注的燃料也較少,但標誌着英國對“無人機+航母”作戰方式的嘗試,或將影響其下一步的航母發展戰略。

  對比異同,試看未來航母發展路徑

  據統計,全球現役和在建的航母共計30余艘。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在世界各國航母建設的大潮中,能處於什麼位置?

  從動力上來看,美國、法國現役航母在動力系統上採用的是核動力,英國兩艘現役航母是以燃氣輪機為主要動力的綜合電力推進系統,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用的是蒸汽輪機動力系統,而印度維克蘭特號、意大利加富爾號航母則採用全燃聯合動力系統。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最高航速27節,低於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最高航速,對其作戰效能帶來較大的影響。

  從進攻武器上來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從一開始,雖圍繞F-35B艦載機性能進行設計,但其艦載機搭載數量紙面上低於美國尼米茲級航母,且實際搭載F-35B數量也沒有達到目標。

  從起降方式上來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儘管比法國、俄羅斯着艦減速降落方式安全性更高,但也需要更加複雜的綜合控制技術,並消耗更多的燃料。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海軍考慮到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需要起降大型固定翼無人機等原因,正在為其加裝阻攔裝置和彈射器等裝置。

  對比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和世界各國航母的發展路徑,我們可以看出,世界各國航母建造都遵循着由易到難、由小轉大的規律,融合、多能、隱身、無人是當前航母發展的新熱點。

  一方面,是航母自身設計上的趨勢。未來航母仍會堅持核動力和常規動力為主,同時採用更多的再生能源技術,如電能、太陽能、風能等;航母打擊&&將具有多功能、模塊化設計,比如與航母配套的各類先進艦載機、無人機、直升機和其他作戰&&;未來航母將採用更加先進的隱身涂層,以減少被外界用雷達和紅外探測感知的風險,同時搭配各類電子戰武器系統、防空導彈以及近防武器系統;未來各國在航母研製方面,會更加普及電磁彈射技術,相比於傳統的蒸汽彈射,電磁彈射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能夠更好地適應各種機型的起降需求。

  另一方面,航母戰鬥群的攻擊和防禦能力會得到各國進一步重視。航母戰鬥群將配套更加多元且先進的水面和水下作戰&&,包括新型無人水面艦艇、多用途兩棲攻擊艦、潛艇以及保障能力更加強大的綜合補給艦等;航母戰鬥群將更加注重網絡化作戰能力,即大幅提高艦隊內部和其他軍種的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戰能力,包括採用更加智能的“有人+無人”控制系統,指揮員輔助決策系統等。

  從總體上看,航母屬於超大型綜合武器作戰&&,每一艘航母從立項、設計到建造、服役,都是多種高新技術的疊加,也不免漫長的工期。這決定了新生代航母與傳統艦隊航母並非簡單的替代關係,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在今後,它們很可能會呈現出揚長避短、高低搭配的使用格局。(付博華 宋曉東 李倫)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6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