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 18 10:22:18
來源:解放軍報

俄調整軍區結構背後的戰略考量

字體:

  4月初,根據普京簽署的總統令,俄羅斯啟動為期近4個月的2024年度春季徵兵,計劃徵召15萬人入伍。與去年同期相比,此次徵兵人數有所增加。外界普遍認為,確保新設立的兩大軍區順利運行,是俄擴徵兵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久前,俄羅斯軍隊莫斯科軍區和列寧格勒軍區正式成立。事實上,這兩個軍區並非全新機構,早在冷戰時期就已經存在,主要負責應對來自波羅的海和歐洲東部方向的威脅。2010年,俄軍撤銷莫斯科軍區和列寧格勒軍區,並在二者基礎上組建西部軍區。如今,俄軍再次將西部軍區一分為二,這一重大決策背後有着深刻的戰略考量,主要目的是幫助俄軍解決在俄烏衝突中暴露的問題,同時應對北約不斷擴張帶來的一系列現實威脅。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軍隊着眼構建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優化部隊結構等目標進行了一系列調整。特別是2008年開始的“新面貌”軍事改革,確立了俄羅斯軍隊當前軍區體制的基本框架。這次改革中,俄軍除了調整軍區轄區和數量,還對軍區職能和戰略戰役指揮關係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在原軍區司令部基礎上組建了新的軍區機關——聯合戰略司令部,並修改軍區條例,從法律上規定聯合戰略司令部對軍區轄區範圍內的陸海空常規力量和其他強力部門部隊實施聯合指揮。這一舉措的重要意義在於,確立了“軍區與戰略方向相統一”的原則,即一個軍區負責一個戰略方向,俄軍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也由此逐步形成。

  俄烏衝突爆發後,北約不斷強化在歐洲“東翼”的軍力部署,進一步加劇了與俄羅斯之間的敵意。北約2022年馬德里峰會和2023年維爾紐斯峰會發表的公報,均將俄羅斯稱為對歐洲和大西洋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最重大和最直接威脅”。同時,這兩次會議討論並決定將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由4萬人擴充至30萬人,其中10萬人“能夠在一週內抵達與俄交戰的潛在戰場”。北約還通過頻繁舉行軍演等方式推動建立歐洲“軍事申根區”,以便其成員國軍事人員和裝備可以在歐洲大陸實現快速調動。

  尤其是芬蘭和瑞典兩個北歐傳統“中立國”加入北約後,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遭到空前擠壓。目前,俄羅斯所面對的是北約從北歐、中歐以及南歐等多個方向構築的環形包圍。為應對地區安全環境的劇烈變化,俄羅斯提出包括擴軍17萬人、設立莫斯科軍區和列寧格勒軍區等一系列軍隊改革新計劃。

  俄羅斯媒體公開的信息顯示,莫斯科軍區包括莫斯科市、莫斯科州、別爾哥羅德州、布良斯克州、庫爾斯克州、沃羅涅日州、利佩茨克州、圖拉州、斯摩棱斯克州等地區,戰略方向是西方和西南。該軍區的主要任務有保衛俄首都及周邊地區、配合南部軍區在烏克蘭實施軍事行動、與白俄羅斯“聯動”應對歐洲東部北約“前線國家”威脅、集結俄軍戰略預備隊。

  列寧格勒軍區的戰略方向是西北和北方,轄區包括聖彼得堡市、列寧格勒州、加裏寧格勒州、諾夫哥羅德州、普斯科夫州等地區。當前歸屬北方艦隊軍事管轄範圍的摩爾曼斯克州和涅涅茨自治區等地也被劃入列寧格勒軍區。該軍區主要應對北約“北擴”帶來的巨大威脅,所承擔的任務包括拱衛俄西北翼陸疆、扼守波羅的海以及北海和巴倫支海三大海域、守衛俄北極領土和北方航道等。

  這兩個軍區設立運行後,俄軍在相關方向部署的部隊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專注應對面臨的現實和潛在威脅,從而在要害地區形成更加有利的攻防態勢。同時,這一舉措也有助於俄軍在各個戰略方向的軍力結構變得更加均衡。可以預見,根據形勢發展和任務需要,俄軍將繼續推行軍事改革,構建更加高效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持續提高部隊聯合作戰能力,以適應安全環境變化和戰爭形態演進提出的新要求。 (李海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5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