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 11 17:16:17
來源:環球時報

強化對地偵察能力,存在多個技術短板,印度打造低軌衛星群監視邊境

字體:

  據俄羅斯衛星網9日報道,印度首顆完全由私營企業研發和生産的軍用衛星TSAT-1A已進入預定軌道。與以往不同的是,它是印度着力打造的低軌偵察衛星星座的首星。未來該衛星星座將配合印度其他天基和空基偵察力量,強化針對邊境地區的監控。

  印度軍用衛星TSAT-1A

  計劃打造低軌衛星星座

  印度《經濟時報》稱,“在2020年5月中印發生邊境衝突事件後”,印度與美國企業加大了製造和發射地面監測衛星的合作。4月7日,TSAT-1A衛星在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場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顆衛星的用途是地面監測,由塔塔集團下屬的防務部門塔塔先進系統公司製造。該公司隨後證實,TSAT-1A衛星已進入預定軌道,將在未來幾週內進行全面測試,以驗證其功能。

  報道稱,TSAT-1A衛星重量不到50公斤,主要用於在低空近地軌道提供數字影像。該衛星投入使用後,主要將面向印度政府和武裝部隊,提供高分辨率的軍用級衛星照片。TSAT-1A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光學衛星圖像,其地面分辨率約為0.5米,從而大幅提高印度軍事情報的蒐集能力和時效性。《經濟時報》稱,塔塔先進系統公司在印度建立數據下載和處理中心的計劃已經在進行中。該公司將打造TSAT系列衛星星座,每年與美國Satellogic公司合作生産25顆衛星,部署在低空近地軌道。未來該衛星星座完成後,將可以提高針對邊境地區、重要基礎設施等敏感區域的秘密監視能力,“將有助於監控中印邊境”。

  印度《商業標準報》9日稱,目前印度的軍用衛星主要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負責研發,但由於該組織負責的範圍過廣,實際在軌運行的軍用衛星數量有限,印度不得不大量依靠美國提供偵察衛星圖像情報。為改變這種情況,ISRO組織了塔塔先進系統公司與另外兩傢俬營公司展開“嚴格和激烈的競標”,最終塔塔先進系統公司憑藉在衛星的組裝、集成和測試方面的優勢脫穎而出。這標誌着ISRO首次允許私營公司大規模製造衛星,也為塔塔先進系統公司進軍印度和全球衛星市場提供了機會。

  印度軍用衛星“種類多數量少”

  據介紹,印度對於衛星的軍用潛力非常重視,數十年前就展開相關研究。2001年ISRO率先發射了分辨率1米的“技術試驗衛星”,當時ISRO方面曾&&這是一顆“滿足安全利益的民用衛星”,但印度軍方隨後承認它成功獲取了有關阿富汗戰爭以及印巴邊境地區巴方軍隊調動情況的高質量照片。

  目前,在ISRO的領導下,印度已經擁有門類基本齊全的各種軍用衛星。印度公開承認的首顆軍用衛星是2013年由“阿麗亞娜5”號運載火箭從法屬圭亞那發射升空的GSAT-7通信衛星。印度NDTV新聞網稱,隨着這顆2.5噸重的專用軍事衛星升空,印度加入“擁有專用軍事衛星的大國俱樂部”。該衛星主要滿足印度海軍在遼闊的印度洋地區的通信需求。它攜帶超高頻、C波段和Ku波段的轉發器,幫助印度海軍在陸地設施、水面艦艇、潛艇和飛機之間建立安全可靠和實時的通信鏈路。

  2018年,專門為印度空軍提供通信服務的GSAT-7A軍用通信衛星也發射升空,它有助於加強印度空軍的地面雷達站、空軍基地和預警機之間的保密通信聯絡,還可以支持無人機的遠程衛星通信中繼。此外,印度陸軍也計劃配備專用的GSAT-7B通信衛星。

  在地球觀測衛星方面,印度早就開始發展軍民兩用的遙感衛星。美國天文物理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印度擁有多顆地球觀測衛星,雖然它們名義上是由民間控制,但同時用於提供民用和軍事情報。”例如2017年6月印度成功發射的Cartosat-2遙感衛星,其分辨率為0.8米,曾被印軍用來識別克什米爾實控線地區巴方武裝人員營地的情況。

  2021年印度EOS-03光學遙感衛星發射失敗,被外界認為是ISRO最終決定推進私營企業發展軍用衛星的重要原因。EOS-03當時被印度媒體稱為“天空之眼”,計劃運行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它攜帶有多光譜可見光和近紅外成像傳感器,每隔半小時就能拍攝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照片,每天能對印度進行4到5次成像,每隔5分鐘就能拍攝一次較小的區域。除了可以提供災害預警、氣旋監測、雷暴監測信息外,它還可以持續監控“感興趣的區域”,並將拍攝到的信息實時傳回地面,能極大增強印度的監視能力,可以幫助印軍規劃行動。但EOS-03衛星在發射時因為印度國産運載火箭的技術故障,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2022年2月,印度EOS-04遙感衛星順利發射升空。與光學成像的EOS-03衛星不同,EOS-04是印度首型全國産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它不受天氣影響,可以全天時和全天候地進行對地觀測,在季風季節以及常年雲遮地區成為可靠的天基數據信息來源。外界普遍認為,EOS-04不但可以用於農業、林業、地質、海冰、海岸帶監視以及物體識別和洪澇監測等應用,也能用於軍事偵察。

  此外,ISRO研製的首顆電磁情報收集衛星於2019年4月成功發射。這顆重達436公斤的衛星被部署到距離地面763公里的軌道上,有助於印度情報機構密切關注巴基斯坦等對手。《印度時報》稱,“它可以用於探測敵方在印度邊境的雷達設備,從而確定敵方雷達基站的位置、通信情報,找出該區域有多少敵方通信設備,蒐集相關圖像,並偵察敵人所在區域的地形地貌等”。

  重視太空軍事能力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以“星鏈”為代表的低軌衛星星座受到各國的空前重視,具備“總體成本較低、研製難度較小、戰時補充容易”的特點。尤其是運行在低軌的偵察衛星距離地面較近,不需要昂貴的先進傳感器也能獲得高分辨率衛星照片,因此更受各國軍方青睞。五角大樓近年接連調整衛星發展方向,大力推進各種用途的低軌衛星星座。如今印度發展低軌偵察衛星星座,顯然也是同樣的打算。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目前印度衛星的整體技術和製造能力依然有限,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相當距離。這從TSAT系列衛星需要與美國公司合作就能看出來。同時,印度衛星的很多核心設備依然依靠進口。但值得重視的是,印度近年來對於太空軍事能力的重視和投入不斷增加。2007年印度空軍成立了太空司令部,2018年印度又成立了國防航天局,這被視為未來印度航空航天司令部的前身。按照印軍設想,來自太空不同&&的偵察情報,將與印度海陸空三軍的預警機、巡邏機和長航時無人機進行整合,從而獲得對邊境和敏感地區更完備的全天候監視能力。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5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