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的“修船難”“造艦難”問題已經成為五角大樓當前的“心病”。為盡快擺脫這種困境,美國政府被逼得到處求助盟友幫忙。
彭博社援引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消息爆料,正在美國訪問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與美國總統拜登在10日會談中討論成立一個國防工業委員會,允許日本造船廠為美國海軍艦艇進行更多的維護工作,以鞏固兩國軍事同盟。該消息人士稱,根據相關計劃,日本造船廠對美軍艦艇的維護作業僅需90天或更少時間,因此避免了將這些艦艇送回美國維修,節省了約一個月的海上航程。
這並非美國第一次向其他國家尋求幫助,解決“修船難”的麻煩。據《印度時報》《新印度快報》報道,就在幾天前,印度科欽造船廠與美國海軍簽訂了艦船維修協議,獲得為美國海軍維修艦艇的資格認證,將為美國海軍在印度洋地區的艦艇提供停靠和維修服務。科欽造船廠相關負責人&&,該協議的簽訂對印度和美國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意味着美國海軍艦艇將可以進入印度港口。去年,印度L&T造船公司和馬扎岡造船有限公司與美國海軍簽訂了類似協議,加上此次簽訂的協議,印度3家造船企業將幫助美國海軍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建立資産維護中心。
科欽造船廠是印度最大的國有造船廠。
美國海軍學會網站的分析稱,由於美國造船業的持續衰退,大量海軍艦艇的維修工作無法按期完成,排隊等待維修的艦艇不但佔據了有限的港口水域,而且還導致建造新艦的工人短缺問題更加嚴重。例如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同時承擔着美國航母的建造和升級維修工作,由於多艘現役航母的維護進度大幅延誤,該造船廠無法抽調足夠的熟練工人用於建造新型航母,這被認為是第三艘“福特”級航母“企業”號建造進度延誤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盟友能夠分擔美國海軍艦艇的部分維修工作,不但可以緩解美軍艦艇的“維修難”問題,而且還能讓美國造船廠集中精力建造新船。
美國《防務新聞》稱,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在8日開幕的美國“海洋航空航天博覽會”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到,“儘管美國建造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艦,但建造這些艦艇的美國造船廠已經落後於全球技術標準幾十年”。他承認,“在過去40年裏,美國的造船能力已經大幅萎縮。”最近在參觀韓國最大造船廠時,他率領的美國海軍代表團“被數字化和實時監控造船進度的水平所震撼”。更讓他羨慕的是,“韓國和日本等美國盟友可以建造包括宙斯盾驅逐艦在內的高質量艦艇,不但成本低,而且可以按時、按預算建造。”作為對比,美國海軍當前在建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星座”級護衛艦、“福特”級航母等均出現一至三年的建造進度延誤。美國海軍學會網站稱,這種情況還進一步影響到美英澳“奧庫斯”協議。報道稱,美國海軍理論上應有66艘攻擊核潛艇,但現役數量只有49艘。為盡快彌補“戰力空白”,五角大樓要求通用動力電船公司和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每年交付兩艘“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但這兩家造船廠如今平均每年只能交付1.3艘。根據“奧庫斯”協議,美國需要為澳大利亞額外提供3艘“弗吉尼亞”級作為過渡,直到澳大利亞具備自行建造核潛艇的能力。在美國海軍自顧不暇的情況下,這還引發美國國會對該協議會不會影響美國安全的質疑。(謝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