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 29 15:59:31
來源:解放軍報

放棄“虎”式,德選擇改裝版民用直升機

字體:

  前不久,德國國防部宣稱,將加速“虎”式武裝直升機的淘汰進程,實現全面退役。

  令人意外的是,取代“虎”式的是一款改裝版民用直升機——空客H145M。

  去年12月,德國軍方曾與歐洲空客直升機公司達成協定,購買62架H145M直升機,並明確了交付期限,希望於2024年接裝首架、2028年前接收全部H145M直升機,以取代現役“虎”式武裝直升機。

  德國軍方為什麼選擇淘汰“虎”式武裝直升機?作為一款改裝版民用直升機,H145M緣何受到青睞?請看解讀。

  各方需求難以調和,“虎”式升級計劃並不順利

  冷戰期間,為對抗華約組織裝甲部隊,西方國家紛紛列裝武裝直升機進行反制。考慮到現役裝備性能落後,聯邦德國決定與法國合作研發一款新型武裝直升機。

  1991年,“虎”式武裝直升機首架原型機成功試飛。不久後,“虎”式武裝直升機在巴黎航展亮相。作為歐洲第一架全複合材料打造的直升機,“虎”式配備了玻璃座艙和當時先進的航電系統,具有低可探測性、高機動性等優點,一時間得到歐洲多國青睞。

  隨着蘇聯解體,歐洲地區安全形勢趨於緩和,不少國家軍費開支大幅縮減,一系列武器裝備研發生産速度放緩。“虎”式武裝直升機也未能倖免,不僅採購數量一減再減,服役時間也不斷延後,直到12年後才迎來正式量産。

  法、德兩國頻頻退單,讓“虎”式武裝直升機生産成本驟增,即便西班牙和澳大利亞加入計劃分攤成本,1架“虎”式武裝直升機單價也在3800萬到4800萬美元之間,這個價格足以購買1架性能不錯的噴氣式戰機。令人意外的是,這款備受青睞的武裝直升機,在服役過程中頻頻暴露故障問題。

  幾經波折,“虎”式武裝直升機還未在戰場上一展身手,便被澳大利亞、德國接連納入退役計劃。“虎”式的機齡並不長,整體性能也較為出色,那麼德、澳兩國為何要將其退役呢?

  無論武器裝備多麼先進,用得上、維護得起,才是決定武器裝備能否長期發揮效能的關鍵。2022年,德國媒體曾對外宣稱,51架在役“虎”式武裝直升機中能夠出動的數量只有9架,完好率不到20%。據報道,德軍擬對“虎”式武裝直升機實行全面退役。

  無獨有偶。在2004年底列裝澳大利亞軍隊後,“虎”式武裝直升機很快出現性能不佳、維護運營成本攀升等問題,澳軍不得不採購29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替換22架“虎”式。

  2018年,為解決“虎”式武裝直升機出現的問題,法國推出了一系列升級方案,不僅招攬了空客直升機公司、泰雷茲公司和歐洲導彈集團等品牌供應商,還邀請西班牙、德國一起參加。當法國和西班牙籤署了“虎”式升級計劃後,德國卻單方面選擇退出。

  外界分析認為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法、德、西3國試圖對升級項目進行個性化定制,各方需求難以調和;另一方面,“虎”式武裝直升機項目分工、總體成本和升級時間不斷變化,最終升級成本高達7190萬美元,而單架H145M直升機只需3700萬美元,升級1架舊飛機比買1架新飛機還要貴得多,這明顯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

  合理利用有限軍費,採購H145M滿足當前防務需要

  起初,對於購買H145M直升機計劃,德國軍方內部出現不少反對聲音,一些德軍高層認為,採購H145M是一個無視軍事需求的決定,H145M的前身是民用直升機,攻防能力與真正的武裝直升機相差甚遠。

  這種考慮不無道理。此前,德國空軍和陸軍雖然裝備了H145M直升機,但其主要用途是執行救援、運輸等任務。

  此外,放棄“虎”式武裝直升機升級項目,轉而採購H145M,可能導致法國“虎”式武裝直升機升級方案流産,從而影響兩國的防務合作關係。

  對此,空客直升機公司給德軍吃了一顆“定心丸”:作為一款多用途直升機,H145M可以安裝模塊化、增量式的武器系統,實現向武裝直升機轉變。

  據悉,德軍訂購的這批H145M直升機,不僅加裝了大口徑機槍、機炮和激光制導火箭彈,還配備“長釘”空地導彈。通過這套武器系統,H145M直升機具備了在敵方近程防空火力區域外精確打擊地面目標能力。

  作為“樹梢殺手”,武裝直升機光有出色攻擊能力還不夠。在H145M直升機防護能力上,空客直升機公司也進行了升級完善。一方面提升“硬防護”,H145M直升機的內部油箱、機身框架等部位增加了輕型防彈裝甲,駕駛艙也升級為透明防彈玻璃;另一方面強化“軟防護”,電子對抗系統完成更新換代,並加裝了跟蹤告警系統、導彈來襲系統和紅外干擾彈發射器等。此外,空客直升機公司還&&,改裝後的H145M直升機飛行噪聲極低,能夠依託地形的遮蔽來突防和隱身。

  有德國媒體分析,即便H145M直升機升級後,其綜合性能也趕不上傳統武裝直升機。實際上,2022年,德國聯邦議院批准了一項高達1000億歐元的軍事現代化特別基金,德軍升級“虎”式或購買“阿帕奇”等武裝直升機,軍費壓力並不大。那麼,德軍為何要執意改裝一款多用途直升機呢?

  其實,改裝計劃並不是德軍一時興起,而是權衡利弊後作出決定——選擇H145M直升機而非繼續依賴“虎”式武裝直升機,可能是基於當前國際軍事格局考量。雖然H145M直升機攻防能力不如傳統武裝直升機,但可靠性更高、運營和維護成本更低。空客直升機公司發言人&&,與“虎”式武裝直升機相比,德國H145M機隊的可出動率高達99%,更適合快速響應和短期部署,在低強度衝突和非對稱戰爭中的應用潛力較大,這對於現代戰爭至關重要。

  此外,採購H145M直升機決策不僅涉及對未來戰場需求的預判和應對,也關係到國家防務預算的有效利用。1000億歐元軍費看起來“盤子”不小,但超過一半資金用於海軍、陸軍採購艦艇和升級坦克,空軍大部分資金則優先購買F-35戰機、“蒼鷺”無人機。這意味着,德軍投入升級“虎”式武裝直升機的資金會大打折扣。

  建立H145M機隊只是“過渡性解決方案”

  與無人機強勁發展勢頭相比,現代武裝直升機發展空間有些跼踀。有德國國防部官員&&,建立H145M機隊只是新一代無人機和巡飛彈做好可長期部署準備前的“過渡性解決方案”。

  過去,武裝直升機憑藉在阿富汗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樹梢殺手”的美譽。正是憑藉強大的火力輸出,半個多世紀以來,武裝直升機在激烈對抗的戰場上始終佔有一席之地。武裝直升機的列裝數量、先進程度以及技戰術水平,已成為衡量陸軍戰鬥力是否強大的重要標誌之一。

  然而,隨着便攜式防空導彈日益普及,武裝直升機執行任務的風險和成本顯著上升。縱觀世界範圍內幾場軍事衝突,不難看出,無論是剛剛入役還是成名已久的武裝直升機,都在單兵防空導彈的攻擊中“翻船”:一枚12萬美元的“毒刺”導彈,可輕易摧毀1架價值數千萬美元的武裝直升機。

  雪上加霜的是,武裝直升機缺乏彈射救生能力,被導彈擊中後,飛行員不能選擇跳傘逃生,而培養1名優秀飛行員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

  這些年,有關“武裝直升機過時”的論斷引人關注。不少人認為,有人駕駛的武裝直升機已不再適應日新月異的現代戰場,其任務完全可以由無人機來代替。

  有專家認為,相比無人機,武裝直升機存在3個缺陷:

  一是航速慢、高度低。武裝直升機最大飛行速度不超過400公里/小時,一般在300米以下的低空飛行,容易被敵方雷達等探測設備發現,遭到敵方防空武器攻擊。

  二是油耗大、續航差。武裝直升機動力系統大多采用渦輪軸發動機,耗油量較大。此外,武裝直升機載油量有限,只能飛行數百公里,需要經常補給,作戰半徑有限。

  三是成本高、維護難。武裝直升機技術複雜、故障頻繁,研製、生産和維護難度系數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相比之下,1架無人機的售價往往只有武裝直升機的幾十分之一甚至更低,且不會造成人員傷亡,可以執行更多高風險任務。

  此外,無人機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可執行空對空、空對地、空對海等多種作戰任務,還可以與其他無人和有人系統實現信息共享、目標分配、火力配合,提高作戰效率。

  當然,發展無人機也不是一好百好、一本萬利。在軍事衝突中,無人機的一些關鍵性能指標與武裝直升機相差甚遠:受限於機身尺寸,無人機難以承受單重250千克以上的彈藥,而武裝直升機的挂載能力要高得多,米-24武裝直升機甚至能投放單重500千克的航空炸彈。此外,無人機依賴於指揮車和預設的衛星導航航路點控制,但衛星導航極易被干擾,指揮車和無人機通信距離也有限,而武裝直升機基本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武裝直升機和無人機將在戰場上共存。

  當前,不少歐洲國家軍用直升機將達到服役最高期限,各項性能大幅下降,保養維修費用極高。而要研製一款新型直升機難度不小,需要不斷優化設計、攻克核心技術難題、變更性能指標,如果項目進展不利,就會出現無機可用的尷尬局面,導致武器裝備發展出現斷層。

  對德軍來説,在當前國際安全形勢日益複雜、未來武裝直升機發展受限的背景下,研發一款新機型似乎並不可取。而選擇購買H145M直升機是否物有所值,能否滿足現代戰場需要,仍有待觀察。 (張衛東 沈業宏 邢開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4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