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自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約750億美元的援助,其中約463億美元用於軍事和安全方面。然而美國資深參議員桑德斯近日揭開了隱藏在美國對烏軍事援助背後的秘密——美國軍工複合體提供的武器價格近年來已翻了幾番,遠超美元通脹的比例,“根本就是趁俄烏衝突大敲烏克蘭的竹杠”。
從5500萬到10.9億
美國國會資深參議員桑德斯近日在美國《外交》網站上撰文狠批美國軍工複合體的貪婪:“許多國防承包商把戰爭當作填滿自己口袋的途徑。RTX公司(前身為雷神公司)自1991年以來,已將‘毒刺’便攜式防空導彈的價格提高了數倍。今天,美國每向烏克蘭提供一枚‘毒刺’導彈,就要花費40萬美元,這是絕對無法用美元通貨膨脹、成本增加或質量提高來解釋的極其不合理的價格增加。”他批評説,不僅僅是RTX公司,美國武器製造商的股價近年持續飆升。2022年,美國聯邦政府給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非機密合同金額超過450億美元。“這一切都有一個名字:發戰爭財。”
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12月,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2000套“毒刺”防空導彈,每枚價格從1991年的2.5萬美元增加到如今的40萬美元,但這只是美國對烏援助武器價格飆漲的冰山一角。例如俄烏衝突初期曾名噪一時的“標槍”反坦克導彈,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累計1萬套,其價格從2002年的發射器12.6萬美元、每枚導彈7.8萬美元,一路飆升到發射器約25萬美元、每枚導彈超過21萬美元。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198門155毫米M777牽引式榴彈炮,其價格在2008年為200萬美元,等到2023年時已高達400萬美元,翻了一倍;援助烏克蘭的39部“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在2014年的價格為350萬美元,2022年增加到430萬美元。
“毒刺”防空導彈發射畫面
至於在俄烏衝突中表現不太成功的美制“彈簧刀300”巡飛彈,2018年價格為每個4.5萬美元,等2023年送到烏克蘭時已經變成每個5.6萬美元,還得額外加上3萬美元的現場部署成本。
美國M1系列主戰坦克在1989年出廠的價格是430萬美元,而2023年美國已經停止生産全新坦克,但即便是翻新的型號,價格也高達1066萬美元。而且美國出口給烏克蘭的31輛M1A1坦克還是性能縮水的“猴版”,用防護能力較差的複合裝甲替代了原先的貧鈾裝甲。烏克蘭獲得的186輛“佈雷德利”步兵戰車的價格也從1993年的111萬美元猛增到2022年的330萬-435萬美元。防地雷反伏擊車在美國反恐戰爭結束之後本因失去用武之地而被遺棄,但提供給烏克蘭的500輛防地雷反伏擊車單價卻不減反增,從2017年的385萬美元增加到470萬美元。
當然還有更離譜的,美國“愛國者”系列防空反導系統,在1991年的價格為每套5500萬美元,每枚導彈60萬美元。到2003年時,每套價格增加到2.2億美元,每枚導彈高達200萬美元;等到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的報價是每套高達10.9億美元,每枚導彈價值410萬美元。
俄羅斯衛星網稱,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從雷神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到BAE系統公司再到通用動力公司,美國軍工巨頭們在從便攜式反坦克和防空導彈到火炮、主戰坦克、無人機等各種産品上都抬高了價格。桑德斯批評稱:“當承包商增加利潤時,送達俄烏前線的烏克蘭士兵手中的武器就會減少。美國國會必須通過更密切地審查合同、收回被證明是過度的付款,並對暴利徵稅,來遏制這種戰爭暴利。”
31個州,117條生産線
美國軍工利益集團在俄烏衝突中大發橫財的手段,還不止於此。根據美國“公開秘密”組織的説法,國防承包商去年花費了近1.4億美元游説聯邦政府。與國防工業有關的公司、個人和政治行動委員會直接向國會議員提供了數百萬美元的競選捐款。可以利用美國政府給予他們的壟斷地位來獲取巨大的利潤。2022財年,美五大軍工巨頭瓜分了超過1180億美元的五角大樓合同。
美國智庫企業研究所專家、美國陸軍退役少將約翰·法拉利稱,在美國利益集團的推動下,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服役了幾十年的過時武器,再借機為美軍採購更先進的型號。“美軍受到的預算壓力使其無法獨自承擔裝備現代化的費用。通過向烏克蘭轉讓武器和裝備,美軍將獲得更多現代化武器作為回報。”這種武器現代化更新的最大受益者,自然就是美國的軍工利益集團。
美國軍工利益集團的這套做法還擴展到了美國盟友身上。美國《華盛頓郵報》稱,美國鼓勵北約盟國將陳舊的冷戰時期武器捐贈給烏克蘭,然後再向美國採購新裝備。例如波蘭向烏克蘭提供了250輛老式的蘇聯和德國坦克,隨後於2022年4月簽署了一項47.5億美元的協議,購買250輛美制M1A2主戰坦克;波蘭還向烏克蘭提供了蘇聯時期的米-24武裝直升機,然後簽署了一項120億美元的協議,購買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製造的96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而芬蘭、挪威和丹麥相繼&&有意向烏克蘭提供本國服役的老式F/A-18和F-16戰鬥機,並用美國研製的F-35隱形戰鬥機取而代之。
令人難以相信的是,此前美國軍工利益集團獲得鉅額利潤後,卻並沒有將其用於改進相關武器生産線,直到俄烏衝突爆發後才如夢初醒。《華盛頓郵報》稱,儘管美國早已預料到大規模衝突對於155毫米大口徑炮彈的要求很高,但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美國每月只能生産不到1.5萬枚此類炮彈。美國《防務新聞》的採訪顯示,美軍彈藥廠的大口徑炮彈生産線仍採用半手工化模式,很多步驟需要人工完成,而且大量設施嚴重老化。美軍工利益集團的短視,直接導致俄烏衝突爆發後,儘管美國大幅增加撥款,但炮彈産量仍遠遠無法滿足烏克蘭的需要,“預計2025年美國炮彈産量仍比不過2024年的俄羅斯”。
《華盛頓郵報》透露,看似鉅額對烏援助,其實約90%都留在美國國內,“肥水不流外人田”。報道稱,美國全國至少31個州、71個城市的117條生産線正在為烏克蘭生産武器。自2005年以來,美國就沒有製造過“毒刺”導彈,如今五角大樓簽署了一份6.246億美元的合同,恢復“毒刺”的生産以填補軍援烏克蘭後該導彈庫存。同時美國還在加快生産增程型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 ER)和地面發射的小直徑炸彈(GLSDB)。“如果不是俄烏衝突的急迫需求,美國根本不會大批量生産這兩種武器。”
逼烏克蘭稀土換軍援?
德國研究機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稱,截至2023年年底,拜登政府已向烏克蘭提供約750億美元的援助,其中463億美元用於軍事和安全領域,包括通過“烏克蘭安全援助倡議”提供的培訓、武器設備、後勤支持等共計183億美元,通過“總統提款授權”提供的美國國防部庫存武器和設備約235億美元,以及通過外國軍事融資計劃提供的捐贈和貸款共計45億美元。
然而如此龐大的資金卻缺乏監管。桑德斯批評説,幾十年來,五角大樓一直被浪費、欺詐和財務管理不善所困擾。美國國防部仍然是唯一不能通過獨立審計的聯邦機構。五角大樓第六次審計失敗,其3.8萬億美元資産中有63%成了“糊塗賬”。2022年,美海軍審計發現了44億美元以前未跟蹤的庫存,而美空軍在其總分類賬中發現了52億美元的差額。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龐大軍援資金,並非是無償提供的。俄烏衝突爆發不久,拜登就簽署了《美國對烏克蘭民主防衛租借法案》。這些對烏克蘭的援助是由美國政府通過軍購流程向美國軍工企業下單,再交付給烏克蘭,而最終買單的仍是烏克蘭。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在3月20日的採訪中&&,鋻於當前總額高達600億美元的援助烏克蘭法案遲遲未獲美國眾議院通過,烏克蘭想要獲得這些援助,需要以該國豐富的稀土等礦産作為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