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 25 08:53:43
來源:環球時報

俄與西方各執一詞,“IS認領”引發質疑,誰才是莫斯科州恐襲案幕後黑手?

字體:

  是誰策劃了導致130多人死亡的莫斯科近郊音樂廳恐怖襲擊案?俄羅斯與美國、烏克蘭24日就此展開激烈爭吵。俄羅斯總統普京23日發表電視講話時説,4名恐襲直接實施者均被拘捕,他們試圖向烏克蘭方向逃跑;初步信息顯示,烏克蘭方面為他們準備了越境“窗口”。西方媒體強調,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已宣布對此次襲擊負責,但普京在講話中沒有提及,俄調查機構和主流輿論均認為此案與烏克蘭有關。烏克蘭方面強烈否認與此案有任何&&,烏總統澤連斯基指責普京試圖將責任歸咎於烏。美國對俄恐襲案表達了“強烈譴責”,並認定這是IS所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沃森23日發布聲明説,IS是這起事件的“唯一”責任方,烏克蘭沒有捲入。不過俄方並不相信這一説法。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案件調查完成前,美國為烏克蘭任何辯護的言論都應被視為犯罪證據。俄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24日説,在俄方正在調查是誰發動莫斯科近郊音樂廳恐襲時,不要急於下結論。但無論如何,這一事件已經成為俄烏衝突的新爆發點。23日晚至24日凌晨,俄烏分別針對對方目標展開大規模空襲行動。

  俄方要找出“策劃者”

  3月24日為俄羅斯全國哀悼日,許多人前往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市發生恐怖襲擊的音樂廳,放下鮮花,悼念遇難者。當地時間22日晚,恐怖分子使用自動武器向音樂廳的人群掃射,並潑灑燃料縱火,導致很多遇難者死於槍傷或燃燒物中毒。截至24日晚,襲擊已造成至少137人死亡,180人受傷,其中一些人為重傷。IS宣稱其阿富汗分支“伊斯蘭國呼羅珊”製造了這起事件。

  俄方在案發後迅速採取行動,逮捕了11名嫌疑人,均為外國籍。俄聯邦安全局稱,犯罪嫌疑人在實施恐襲後試圖乘車逃往俄烏邊境併入境烏克蘭,最終在俄布良斯克州被捕。在案件發生後約18個小時,普京發表電視講話説,這是一場精心策劃、血腥而野蠻的恐怖襲擊,是一場有準備、有組織的針對手無寸鐵平民的大規模屠殺。他&&,俄羅斯全國都採取了特別措施,以防止這場血腥屠殺的幕後黑手再犯下新的罪行。

  據塔斯社報道,當地時間23日晚,4名直接實施襲擊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押送至莫斯科,並在俄聯邦偵查委員會接受審訊。同日,俄社交媒體上開始流傳恐怖分子第一視角拍攝的襲擊現場視頻,據視頻片頭信息顯示,該視頻由IS的宣傳機構製作發布。這被西方媒體認為是IS實施該襲擊的又一力證。

  但相較於IS這個自己主動承認的“執行者”,俄羅斯方面更在意恐怖襲擊事件背後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普京在23日的講話中&&,無論恐怖分子以及背後的“指使者”是誰,恐襲事件的所有實施者、組織者和策劃者都將受到公正的、應有的懲罰。

  俄媒從各方面提出了疑點。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稱,在公開的審訊信息中,沒有嫌疑人明確宣誓效忠任何極端主義團體,其中一人稱自己在網上被人雇用,對方下達了“無差別射殺音樂廳內所有人”的任務,並提供武器和資金50萬盧布(約合4萬元人民幣)。報道引述分析人士的話稱,從恐怖分子在逃跑中犯下的“錯誤”看,他們是“消耗品”,並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俄羅斯《消息報》稱,熟悉案件調查情況的消息人士&&,從恐怖分子在被捕現場接受審訊時的表現看,這種普通人無法獨立策劃如此級別的恐怖襲擊。此次襲擊應是由多個團夥分階段準備實施的,一個團夥負責從烏克蘭境內或俄烏衝突地區運送武器,一個團夥負責藏匿並向恐怖分子提供武器,一個團夥負責提供車輛、住宿和經費。消息人士稱,調查細節表明,不僅是烏克蘭,西方情報部門也可能參與製造了這場悲劇。

  當地時間2024年3月22日,俄羅斯莫斯科近郊,克羅庫斯城音樂廳遭遇恐怖襲擊,音樂廳燃起大火。(視覺中國)

  美方提前發布警報?

  美國和西方媒體則採信另一種説法。《華爾街日報》稱,IS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稱該組織“沉重打擊了與伊斯蘭教作鬥爭的國家”。美國政府認為這是可信的。報道稱,IS的阿富汗分支長期以來一直將莫斯科作為攻擊目標。2022年9月,該組織聲稱對俄羅斯駐喀布爾大使館發生的爆炸事件負責,該爆炸造成6人死亡。但英國《衛報》24日稱,目前除了IS的“認領”,沒有證據表明莫斯科恐襲案是該組織所為。IS的阿富汗分支並不經常攻擊國際目標,針對西方軍隊和俄羅斯大使館的襲擊也發生在阿富汗境內。不過近期,該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國際目標。

  西方媒體在報道莫斯科恐襲案時還強調,美國政府本月初收到了關於有人謀劃在莫斯科人員密集處發起恐怖襲擊的情報,並將情報與俄方分享。3月7日,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發布消息稱,正在關注極端分子計劃襲擊莫斯科包括音樂會在內的大型人員聚集場所的消息。但俄方對此警告嗤之以鼻。英國廣播公司(BBC)評論稱,除了時間,美方警告的其他細節確實與22日發生的事件非常吻合,華盛頓顯然擁有某種情報。但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不信任導致莫斯科不想傾聽美方的警告,而是將此視為“威脅俄羅斯”的一部分。

  這一説法令俄方不滿。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引述俄聯邦公眾院保護主權、愛國項目和支持退伍軍人委員會主席羅戈夫的話稱,美國大使館的警告“是無意義的信息噪音,是美國的詭計,目的是展現自己消息靈通和優越感”,“美方的警告不包含任何細節,更多的目的是在俄羅斯社會製造恐慌”。

  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俄駐美大使館沒有從美方收到任何預警通知。針對美方認定恐襲是IS所為,他説:“俄羅斯相關機構有能力查出這起恐襲事件的組織者。我認為今天沒必要急於下結論……這種(調查)工作需要安靜(環境)。”

  《消息報》評論稱,美方此次的反應速度不尋常。2023年俄軍事博主塔塔斯基遭恐襲遇害一天后,白宮才作出回應,2022年俄社會學家杜金的女兒杜金娜遇襲身亡,美方4天后才有所反應,而此次在莫斯科恐襲案3小時後,美方便發表了“有意義的評論”。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24日諷刺稱:“如果美方能如此迅速地解決肯尼迪總統的謀殺案就好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已經過去了60多年,他們仍然無法弄清到底是誰殺了他。也許也是IS?”

  俄烏同時空襲對方目標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莫斯科恐襲案是自2004年別斯蘭人質事件以來,俄羅斯遭遇的最嚴重襲擊之一。更重要的是,此事發生在俄羅斯總統普京高票連任之後,這對俄社會安全敲響了警鐘。

  當地時間23日晚至24日凌晨,俄烏雙方分別對對方目標展開大規模空襲。俄國防部通報稱,俄空天軍使用高精度武器對烏克蘭境內電力和天然氣生産設施發動集體打擊。俄“軍事評論”網稱,俄軍使用導彈和無人機對基輔和烏克蘭西部多個地區的關鍵基礎設施發動打擊,烏克蘭幾乎全境拉響防空警報。烏克蘭媒體稱,俄軍出動了多達14架圖95戰略轟炸機,從兩個方向對烏克蘭境內目標發射了29枚巡航導彈。

  波蘭軍方宣布,24日凌晨,俄軍發射的一枚巡航導彈曾飛入波蘭領空,持續飛行了39秒。該枚導彈最終“安全”地飛向了烏克蘭利沃夫方向。

  與此同時,烏軍使用“暗影風暴”巡航導彈對俄黑海艦隊駐地塞瓦斯托波爾發動襲擊,俄兩艘大型登陸艦受損。該市市長拉茲沃扎耶夫&&,這是近年來該市遭遇的最大規模襲擊。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4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