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登月熱潮中,如何開發豐富的月球資源成為各國關注的熱點科技話題。據美國《防務新聞》20日報道,以預研“未來科技”而著稱的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與美國航空航天巨頭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簽署了開發“月球軌道”概念的協議,希望它能“再現19世紀的美國西部大開發熱潮”。
月球懸浮軌道運輸系統概念圖
確定月球大開發的基礎技術
報道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聲明中&&:“設想中的月球軌道網絡可以在月球表面為商業企業運輸人員、物資和資源,為美國和國際合作夥伴的太空經濟做出貢獻。”該公司的工作重點是確定建立月球交通網絡所需的接口、資源,列出可預見成本、技術和後勤保障風險清單。該公司還將提出月球軌道系統的原型,探索使用機器人建設、操作系統的概念方案,包括月表平整和基礎準備、軌道放置與路線規劃、連接與精加工、檢查、維護和維修等。
美國“太空”網站20日稱,DARPA希望月球軌道可以為月球帶來持續的經濟發展,“再現19世紀末美國西部大開發熱潮”。報道稱,該項目屬於DARPA提出的“未來十年月球架構能力研究(LunA-10)”,這項為期七個月的研究不會資助建設或硬體開發,而是旨在確定開發未來月球基礎設施的相關技術。DARPA去年12月選定了14家公司,旨在探索到2035年支持未來月球經濟的概念性研究,重點領域包括發電、月球採礦和資源利用、導航、移動和物流。入選的公司包括發射提供商、初創公司、國防主承包商和科技公司。DARPA戰略技術辦公室項目經理邁克爾·納亞克宣稱,“未來10年,月球經濟將發生重大轉變。為了更快實現目標,LunA-10希望找到能實現多任務月球系統的解決方案——例如同步提供通信和導航的無線發電站。”他補充説,此類工作將加速“政府和商業航天企業可能使用的關鍵技術,並最終促進月球的經濟活力。”
月表修路有多難
按照美國主導的“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在第一階段的“重返月球”實現後,未來將修建月球基地並充分開發月球資源。但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想要在月球大搞資源開採,首先就必須邁過建設月球交通網的難題。
美國《大眾機械》網站2023年4月曾介紹説,由於月壤的特殊性,使得修建月球道路非常有必要。據介紹,當年執行“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美國宇航員曾乘坐月球車在月球表面行駛,但他們很快意識到問題所在。“首先,月壤沒有像地球上的沙子或碎石那樣被風化,它們就像鋸齒狀的小刀片,會進入並磨損設備接頭和橡膠墊圈,導致車輛快速損壞。其次,由帶靜電的顆粒構成的月塵不僅會附着在一切物體上,還會被吸入呼吸道,對人體健康而言很危險。”
然而在地球上修建道路的方法,並不能照搬到月球表面。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斯文·比倫介紹説,目前修建道路要麼是直接將土地壓實,要麼是將水泥、細沙、少量其他化合物與水混合後製造混凝土,要麼是把碎石和瀝青混合在一起鋪在路面上。但問題在於,這些做法在月球上都存在各種難以克服的難題。月壤的特性使其難以被壓實,而且這種土路本身就很容易破損,無法作為主要交通道路。而月球的水資源太過珍貴,必須用於維持生命和滿足其他需求方面,因此月球上的混凝土必須不含任何水分,而且考慮到從地球運送物資的巨大成本,它還必須滿足就地取材的苛刻限制。此外,美國科學家在試驗中發現,在月球表面重力極低的情況下,混凝土會形成許多裂縫,因此還需要想辦法在設計時加以彌補。至於説瀝青路面,在當前太空運輸方式沒有得到徹底改變的情況下,在經濟上是不可能承受的。
磁懸浮柔性軌道受關注
針對在月球表面修建道路的各種技術障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的噴氣推進實驗室提出過一種月球軌道方案。美國《宇宙》雜誌介紹説,它是基於石墨烯柔性膜的月球懸浮軌道運輸系統,由兩個必要層和第三個可選層組成。第一層是石墨烯薄膜,能使機械推車利用磁懸浮效應飄浮在軌道上方,第二層是柔性電路層,負責産生電磁推力控制機械推車沿着道路運行;位於底部的太陽能薄膜則是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這套系統沒有運動部件,不需要考慮支架或輪子受到月塵的磨損問題。由於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使得這套磁懸浮系統的效果遠好於地球。計算結果顯示,它可以讓機械推車懸浮在典型月塵飄浮高度的兩倍以上,再加上月球表面沒有空氣,機械推車經過時不會揚起月塵,因此它能在不干擾任何月塵的情況下沿着軌道移動。該設計還考慮到,即便因為其他因素導致月塵掉落在軌道表面,也可以使用專門設計帶有毛刷的機械推車進行清除。
報道稱,與傳統的公路、鐵路或索道不同,這套柔性磁懸浮系統可以直接展開鋪設到月球表面上,從而避免了大型的現場施工。由於它的重量遠小於常規道路設備,相關製造可以在地球完成,再由飛船運送到月球表面。此外,它還可以捲起來並重新鋪設,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月球基地任務要求。
不過“太空”網站也提到,目前關於月球軌道的概念設計處於早期階段,何時能夠實施還是未知數,首先需要等待“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的第一階段完成之後才會具體考慮。“阿爾忒彌斯”計劃幾經推遲後,確定於2026年實施首次載人登月,但目前仍面臨“獵戶座”載人飛船、“星艦”月球着陸器和艙外航天服研製進度嚴重滯後等問題,NASA方面多次要求國會增加撥款,否則可能導致整個登月項目無法繼續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月球資源開採方面還拉攏多國簽署《阿爾忒彌斯協議》,企圖利用該協定確認美國在月球開發礦藏資源的合法性,並且在月球建立所謂安全區進行能源開採,同時“阻止中俄等競爭對手的挑戰”。
此外,美國太空軍對月球潛在軍事用途的興趣也在增加。《防務新聞》稱,太空軍在2月宣布了建立太空未來司令部的計劃,負責驗證前瞻性概念和新興任務。其中“地月行動”是該司令部探索的首批未來概念之一。報道稱,3月18日,美國太空軍首席戰略和資源官肖恩·布拉頓中將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衛星2024”會議上發表講話時&&,太空未來司令部的“地月行動”將側重於了解圍繞月球的行動是否能為太空軍帶來軍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