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高級軍官會議遭竊聽事件發生後,不少西方國家政界人士以及媒體紛紛批評德國的情報機構以及安保工作“既不安全也不可靠”“像篩子一樣洩露機密”,要求柏林對此進行“大修”。實際上,德國的情報能力長期被盟國、西方媒體甚至是本國情報機構人員詬病,“傲慢、能力不足、沒有用處”“軟弱無力”“被鐵鏈套住,步履蹣跚”,這些都是歐美情報界以及輿論界對德國情報機構的評論,西方甚至有“如果你想讓什麼東西(信息)洩露出去,就把它交給德國人”的説法。那麼,作為歐洲政治以及經濟大國,德國的情報能力為何遭到批評和群嘲?
3月3日,德國防長皮斯托裏烏斯就“竊聽門”事件發表講話。(視覺中國)
用“1234”作國防部新聞聲明密碼
“發生醜聞(德國高級軍官會議遭竊聽)並非俄羅斯介入(通信系統),而是德國沒能強化自己的體系。”德國聯邦議院情報控制委員會副主席基塞韋特3月6日在參加電視二台節目時&&,“竊聽門”事件表明,德國在溝通方面缺乏敏感性。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3月1日,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總編西蒙尼揚公布了德國4名高級軍官一段電話通話的錄音和文本,他們討論了如何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和教烏軍用這種導彈攻擊克裏米亞大橋,但又不越過“紅線”的問題。
德國《圖片報》報道稱,此次“竊聽門”事件的發生,是由於德國聯邦國防軍空軍司令部作戰和演習部門負責人格雷弗使用了未加密的連接參加會議,而使用不安全連接的還有德國空軍司令格哈茨,但信息不是從他這裡洩露的。德國國防部官網日前發布聲明,公布此次事件的初步調查結果。德國國防部官網顯示該聲明“受密碼保護”,但被發現密碼竟是“1234”,再次引發批評和嘲笑。《圖片報》專欄作家蒂德在評論該事件時説,想起了一句流行於西方國家的話,大意是如果想洩露什麼機密,就把它告訴德國人。文章稱,幾十年來,沒有一個西方國家像德國一樣,讓敵對國家獲得了諸多情報。
據“德國之聲”報道,長期以來,德國一直是外國情報機構鎖定的目標。在冷戰時期,據信約有1.2萬特工效力於東德國家安全部門,在西德從事情報工作。冷戰時期,德國最轟動的間諜案非紀堯姆一案莫屬。1956年,紀堯姆偽裝成東德難民同妻子克裏斯特爾前往西德。他們的任務是向東德情報機構提供有關社民黨的內部情報。紀堯姆一路升遷,最終成為社民黨籍時任總理勃蘭特的私人顧問。紀堯姆被揭露後,勃蘭特在1974年5月引咎辭職。紀堯姆及妻子分別被判處13年和8年監禁,直到1981年,東西德交換被捕情報人員時被釋放。
“在情報世界裏,我們(德國)被認為是二等的”
德國長期被認為是西方情報界的“薄弱環節”。據德國《商報》報道,在俄烏衝突爆發前幾週,美國就已在聯盟內部分享了相關情報,但時任德國駐北約代表提出了該國政府的評估:俄羅斯只是想舉行演習。報道稱,柏林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德國情報部門掌握的信息不足。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俄烏衝突爆發時,正在烏克蘭首都基輔進行談判的德國聯邦情報局(BND)局長卡爾被困在那裏。在烏克蘭領空關閉期間,德國不得不出動特種部隊,經過兩天才將這位情報機構的頭號人物通過陸路接回柏林。
據英國《泰晤士報》等媒體報道,2023年,俄羅斯私營軍事實體瓦格納組織創始人普裏戈任發動叛亂時,德國BND事先也不知情,在叛亂活動全面展開後才向政府發出通知。2021年,西方數國倉促從阿富汗撤軍引起全球關注,而德國因為沒有獲得足夠情報,因此十分被動,進而遭到國內指責。
除了情報獲取能力不足外,德國的反監控能力也不高,典型案例就是2013年爆出的“棱鏡門”事件。德國《明鏡》周刊當時報道稱,時任總理默克爾的手機早於2002年起就已遭到美國間諜監聽。除了她外,德國數以百萬計公民的手機同樣遭到美國國安局監聽。《明鏡》周刊所獲悉的機密文件還顯示,美國國安局曾在位於柏林的美國大使館內設有一個部門,專門監聽柏林政府區內通信。這些文件顯示,美國在全球80處地點設有這類監聽站,其中歐洲佔19處,美國在德國的據點除柏林外,還有法蘭克福。此外,德國的國內安全機構——由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領導的地區機構網絡,也因為對右翼極端主義的威脅反應太慢而備受批評。
有匿名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德國的反間諜行動由聯邦憲法保衛局負責,而該部門每年都會發布報告,“我認為這些報告都很不專業”。該專家解釋説,上述報告將外國人請德國人喝茶定性為“拉攏”,“朋友之間喝茶,這很正常,你中午不吃飯嗎?每年將這些內容寫進聯邦憲法保衛局的報告中,其專業性能有多強?”
德國《明鏡》周刊2019年的報道這樣概括了德國與英美等國的情報能力“差距”:英國007詹姆斯·邦德的形象家喻戶曉,美國中情局在貓身上植入竊聽設備來監聽別國大使和國家元首……這些都更加凸顯德國BND名不見經傳,儘管該機構也有類似的活動。美國中情局前高級特工西弗則用“傲慢、能力不足、沒有用處”這些詞來評價德國BND。美國世界政治研究所專家沃格爾對英國《每日電訊報》説,有些國家在與德國交換情報之前會三思而後行。
“西方情報機構不信任德國”,蒂德&&,西方盟國對德國情報機構和政界人士的不信任是巨大的,這種不信任是歷史形成的。還有一名德國情報機構消息人士&&,由於不斷出現醜聞和泄密,他們多年來一直不被其他西方情報機構信任,“美國中情局和英國軍情五處沒有人公開&&不再信任我們,但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你被邀請(開會)的次數越來越少,你對某些重要會議的了解也越來越晚……在情報世界裏,我們被認為是二等的”。
與美國有很大關係
有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德國在二戰前的軍事和情報能力非常強,但在二戰後,其情報和軍事系統受到美國的嚴格控制,華盛頓許多情報基地和軍事基地都位於德國,而這導致柏林發展情報的能力受限。
德國情報界受美國影響控制,可以從德國BND幫助美國監聽歐洲企業一事看出來。據德媒2015年報道,德國BND的外泄文件顯示,美國國安局自2008年起就通過BND的監聽站,探聽歐洲企業的商業活動機密,其中包括部分軍工企業。德國BND甚至幫助美國國安局實施間諜活動,監聽歐盟高級官員以及鄰國法國領導人的通話。德國BND與美國方面的合作已經持續多年,前者設在巴伐利亞州巴特艾布靈的監視站據報被用來監視法國外交部和總統府等機構。
上述專家&&,二戰後,德國的發展戰略以對外貿易為主,即貿易立國,這也使其對外的軍事情報能力和反間諜能力發展受到影響。該專家還對記者説,冷戰時期,德國的情報部門也相對強大。這一時期,支持情報部門的德國智庫非常強大,但冷戰後相關部門的人員和機制都在萎縮。
多名接近德國安全圈子的人士近日私下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德國的情報能力不行,美國有很大的責任,比如美國竊聽德國領導人,引發德國民眾的不滿,進而導致柏林和美國在情報方面的合作減少。同時,德國不是“五眼聯盟”國家,美國對德國的合作也有很大保留。
多個國內因素也影響德國發展情報能力。據英國《泰晤士報》等媒體報道,在1998年至2005年期間領導德國BND的漢寧,以及從2012年到2016年擔任該部門負責人的辛德勒,都曾公開抨擊德國情報機構“正在退化成一個沒有牙齒的監管機構,被鐵鏈套住,步履蹣跚”。他們&&,BND存在明顯問題,因為它沒有權力或資源在海外招募足夠的情報人員。此外,該機構的活動受到至少7個外部機構的審查。漢寧和辛德勒認為,德國規避風險的文化阻礙了BND從海外獲取情報。兩人還對德國安全機構收集情報的技術提出了質疑。
收集情報活動也受到德國法律異乎尋常的限制。有德國消息人士對媒體&&,在其他西方國家,來自合作情報機構的信息都受到保護,在法院或調查委員會使用這些信息之前,需要詢問情報來源機構是否可以。然而,在德國不是這樣的,合作情報機構以及相關信息不受保護,每一個秘密都有被公眾知悉的危險,“我們必須把它(情報)提交給法院和委員會,這最初是法院要求的,現在是法律規定的,因此我們從合作夥伴那裏得到的信息越來越少,因為這樣不安全”。
德國BND在全球有4000多名間諜?
此次“竊聽門”事件發生後,德國及其盟國都有聲音,要求柏林對其情報機構進行“修補”和提升。雅虎新聞今年年初根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VOX新聞、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等機構的信息,對情報能力高的國家進行了排名,其中德國排在第十位,不及美國(第一)、以色列(第四)、英國(第七)、澳大利亞(第八)、法國(第九)等國。
雅虎新聞稱,德國BND在“獲取外國情報和國際通信電子監控方面擁有專業知識”,其4000多名間諜分佈在世界各地。此外,根據一份報告,德國在2021年改變了其外國情報收集的法律框架,允許BND入侵外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並大量收集外國元數據。
漢寧和辛德勒還建議,應以英國政府通信總部或美國國安局為藍本,將德國情報機構整合成一個單一的機構。有觀點認為,俄烏衝突爆發後,北約“滿血復活”。從信息安全和情報的角度來看,這不僅將帶動德國等國家的軍事情報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將給地區和全球政治帶來影響,包括重新平衡歐洲大國之間的情報和軍事能力;加劇世界在安全方面的分裂,向輕冷戰方向邁出危險步伐;給俄羅斯等國帶來安全壓力,進而給德國外交帶來麻煩。
還有學者&&,如果德國軍事和情報能力加強,未來也會影響該國與中國的合作。目前德國與中國的合作存在幾大障礙,其中之一就是所謂的“安全障礙”。中方認為德國和歐洲在安全上並不構成威脅,但後者認為網絡、數據和信息等安全問題並不區分國界,因此未來中德兩國在相關領域可能會有更多的合作受到影響。
在此次“竊聽門”事件發生後,德國將矛頭指向俄羅斯。這一猜測並未得到證實,但俄羅斯的情報能力確實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在雅虎新聞近期給各國情報能力的排名中,俄羅斯位於第二位。根據“德國版知乎”Gutefrage網站2019年的信息,俄羅斯機構被認為在全球情報機構中排名第六。
一位匿名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俄羅斯情報部門脫胎於蘇聯,而蘇聯情報系統曾被稱作“大恐龍”,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能力最強的情報系統之一,實戰經驗豐富。在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後,俄羅斯情報部門遭遇挫折,能力大大下降,但是後來迅速恢復,成為俄羅斯實現國家戰略利益的中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