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 02 17:10:44
來源:解放軍報

集裝箱武器系統——潛力巨大的“火力盲盒”

字體:

  

  俄羅斯“口徑-K”集裝箱武器發射系統;

  隨着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集裝箱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視野。在卡車上、在火車上、在沿海的碼頭上,人們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

  如果不曾刻意關注,沒有多少人會想到,集裝箱也同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戰場上。不過,除了運輸物資的基本功能外,這些集裝箱中,有不少是作為武器的角色而存在,有的甚至已投入實戰。

  2023年10月,美國海軍獨立級濱海戰鬥艦薩凡納號在太平洋海域發射“標準-6”防空導彈的新聞引發關注。原因之一,就是相關導彈是由Mk70集裝箱系統試射的。

  同年6月,法國海軍對安裝在護衛艦甲板上的集裝箱多用途高能激光器進行首次海上測試,成功擊毀小型無人機。

  俄羅斯海軍在近年來的一些軍事行動中發射的巡航導彈,有不少來自搭載在水面艦艇上的“口徑-K”集裝箱武器系統。

  集裝箱武器為何會興起?它有何特點?發展情況怎樣?請看解讀。

  以色列“勞拉”集裝箱短程導彈反射系統

  來自成熟民用産品的“順勢”轉化

  對集裝箱來説,倉儲和轉運是它的兩大基本功能。這兩大功能的實現,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集裝箱的標準化、通用化。

  這種標準化、通用化,使集裝箱成為現代物流的重要標誌之一。多種載具都可以搭載,讓它幾乎“哪兒都能到”。

  正是這種能“走”善“駐”的特點,使集裝箱成為武器研發者的關注對象,進而催生出一款款集裝箱武器。

  所謂集裝箱武器,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給出統一的定義。其最大的特徵,就是基於民用集裝箱的規格和外形,將單件武器或組合式武器集成於集裝箱內,達到便於運輸、部署和使用的目的。

  需要強調的是,與倉儲不同,集裝箱武器不是簡單地將武器收納進“鐵盒子”中,而是將武器與集裝箱進行了集成,包括不少輔助、支持系統,以便最大程度地發揮武器效用。

  以俄軍的“口徑-K”集裝箱武器系統為例,該集裝箱武器系統最早出現在2010年的馬來西亞亞洲防務展上,由通用發射模塊、戰鬥指揮模塊、後勤保障模塊等組成,各模塊被集成在集裝箱內,能搭載在水面艦艇、鐵路列車、公路車輛等多種&&上。

  2015年10月,在一次攻擊行動中,俄羅斯海軍裏海艦隊發射了至少26枚巡航導彈。引發外界關注的是,這些巡航導彈有的是由21631型“暴徒”-M級輕型護衛艦用“口徑-K”集裝箱武器系統發射的,屬於典型的“小船扛大炮”。

  從數百噸級的小型導彈艇到1000噸級的巡邏艦、輕型護衛艦,再到3000噸級的多用途護衛艦,均曾在其甲板上出現過“口徑-K”,由此可見集裝箱武器不俗的適裝性。

  據稱,俄羅斯還計劃在23550型破冰巡邏艦艦艉安裝2套“口徑-K”集裝箱武器系統,進一步提升在北極地區的影響力。

  集裝箱的容積較大,給集成較大“塊頭”的武器提供了可能。美國海軍測試的Mk70集裝箱武器系統,由Mk41型艦載垂直髮射系統改進而來,能發射“標準”系列和“戰斧”系列導彈。

  去年10月,美國海軍獨立級濱海戰鬥艦薩凡納號使用Mk70集裝箱武器系統,試射了一枚“標準-6”防空導彈並命中目標。這個試驗,部分顯示出美國海軍在使用集裝箱武器方面的探索。

  Mk70集裝箱武器系統同樣是構成美國陸軍“中程打擊能力”的發射模塊之一。當前,相關公司已向美國陸軍首個“中程打擊能力”導彈系統發射連交付了該武器系統。歐美各國自2022年以來進行的演習中,也多次展示過裝備有Mk70集裝箱武器系統的作戰車輛。

  美國海軍陸戰隊則啟動了將RGM-184導彈整合到兩棲攻擊艦上的計劃,並通過集裝箱武器系統對其進行了發射技術測試。

  集裝箱所擁有的較大容積,使其在容納武器系統的同時,也可集成相關電源、感知、通信、控制系統,使集裝箱武器在使用上更加獨立、靈活。同時,這種較大的容積,也使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容納更多武器系統,用來應對不同層面的威脅。比如,一些國家生産的集裝箱遠程火箭炮系統,就可以填裝不同口徑的火箭彈,對不同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打擊。

  從這個角度來説,集裝箱武器是成熟民用産品“順勢”轉化並與武器系統相結合的産物。這種結合,反過來催生了集裝箱的一些新變化。

  比如,去年美軍在一次演習中展示過一種激光制導的火箭發射器。雖然它也是集裝箱武器,一個集裝箱內能集成4枚火箭彈,但這種集裝箱的長度較短,只有國標標準40英尺集裝箱長度的1/4,而且其感知系統集成在另一個類似集裝箱中,可分置在不同地方。

  契合戰場成為集裝箱武器“風生水起”的動力

  2021年9月,美國海軍在一次試驗中,用游騎兵號無人艦上的集裝箱武器發射了“標準-6”防空導彈。此舉意味着,集裝箱武器的用武之地進一步拓展,其開始“入駐”無人化&&並基本實現與後者的“聯手”。

  集裝箱武器的發展,不只體現在它能夠搭載的&&越來越多這方面,也體現在它正把更多不同類別的武器裝備“收入囊中”。

  在集裝箱與傳統武器裝備集成方面,更多的國家和企業開始發力。

  歐洲MBDA公司致力於“西北風”集裝箱短程防空系統的研製,試圖將其部署到各類作戰艦艇上。

  以色列基於“勞拉”短程導彈,展開集裝箱導彈反射系統的研製,還計劃推出海基型集裝箱導彈反射系統。

  芬蘭帕特裏亞公司將其研製的NEMO120毫米迫擊炮集裝箱化,實現了該系統的“由陸向海”,包括用來對付敵方的淺水艦艇。

  英國海軍提出“持久作戰部署系統”概念,計劃打造通用架構和統一接口,實現各類火力打擊武器、無人機、定向能武器的集裝箱化,在多種作戰&&上靈活配置。

  在新興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發展方面,集裝箱化也是一種趨勢。

  無人機堪稱現代戰場上的熱門兵器。當前,一些國家和企業正在推進無人機的集裝箱化。2019年的美國陸軍協會年會上,美國克瑞托斯無人機系統公司提出“集裝箱無人機”概念,計劃將XQ-58A“女武神”無人機集成在集裝箱中。俄羅斯的“海盜”察打一體固定翼無人機,已經具備從卡瑪茲汽車裝載的專用集裝箱內發射的能力。

  與此同時,反無人機系統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美國空軍研製的“雷神”高功率微波武器、英國“火星”公司去年7月發布的一體化反無人機作戰系統、德國研製的AARTOS反無人機作戰系統等,都“收納”在集裝箱中。

  一些激光武器和電子戰武器,同樣展現出對集裝箱的“熱衷”。以色列研製的“鐵束”激光武器系統、俄羅斯的“佩列斯韋特”激光武器系統等,很多都“寄身”於車載集裝箱中。以色列國防研究與發展局、韓國防務企業韓華集團也在致力於激光武器系統的研製與集裝箱化。2022年,美國海軍啟動的“電磁機動戰模塊化套件”項目,主要內容就是研製一種可用標準集裝箱部署的電子戰裝備。

  集裝箱武器為何會呈現出這種“速生”態勢?簡單來説,它恰好契合了今後戰場的需求。

  契合了對兵力部署高機動性的需求。現代戰爭高強度對抗的特點,要求兵力能夠快聚快收、部署更加機動靈活,集裝箱兵器可多路到達的特點,使其部署快捷而高效。

  契合了武器系統模塊化設計的需求。“一個&&幹很多事”,是現代武器裝備發展的一個方向。集裝箱武器順應了較大型&&模塊化使用相關載荷的趨勢。一個集裝箱武器就是一個模塊,通過搭積木式地配置,就可使它們發揮出更大效能。

  契合了戰時快速補充大量作戰&&的需求。戰時,對作戰&&的需求量會激增。“集裝箱武器+民用車船”的方式,可“即插即用”地在短時間補充大量作戰&&,滿足對火力、防護力的需求。

  加上集裝箱武器可混跡於普通集裝箱之中,使攻擊更加隱蔽突然,這些因素都促成了集裝箱武器的“風生水起”。

  芬蘭集裝箱化後的NEMO120毫米迫擊炮系統

  雖有缺點但仍有可能成為未來戰場上的“火力放大器”

  和其他武器裝備各有優缺點一樣,集裝箱武器也並非全是優點。

  隨着研發、使用進程的推進,該類武器裝備的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既要相對獨立也要考慮與&&兼容,使其成本增加。集裝箱武器的特點之一是“易於移植”“即插即用”,因此對其作戰的獨立性要求較高。這一點,決定了集裝箱要集納的設備較多。而且,對武器性能的要求越高,需要集成的軟硬體設備就越多,“螺螄殼裏做道場”的結果,反映在成本上,投入就會相應增加。尤其是要達到相互之間具有聯網能力甚至融入更高層面體系的水平,成本還會繼續攀升。

  集裝箱武器體積較大,會影響艦船甲板利用效率。對搭載到艦船甲板上的集裝箱武器來説,它能為艦船提供額外的火力或防護力,但同時,集裝箱的體積較大,會佔據一定的甲板面積,且通常較重,這種對甲板空間的擠佔,可能會影響艦船上其他武器裝備如戰機的運用。

  可能引發戰爭倫理問題。集裝箱武器雖然可以借助混跡於民用集裝箱中,增強自身的生存力和攻擊突然性,並使對方的打擊如同“拆盲盒”那樣失去針對性,但是這種“混跡”,也可能招致對集裝箱的無差別打擊,進而殃及一些住在集裝箱房內的平民,産生戰爭倫理問題。

  集裝箱武器的防護力較弱。對一些裝甲運輸車來説,強調“肚大能容”的另外一面,就是防護力欠缺。集裝箱武器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雖然有些集裝箱武器可以加挂裝甲,但這種措施有一定限制,面對一些大威力彈藥時,幾乎形同虛設。這些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集裝箱武器的發展。

  即使如此,集裝箱武器目前仍保持着快速發展的勢頭。憑藉其便於運輸、不挑“坐騎”、成本較低等特點,仍有可能成為未來戰場上的“火力放大器”。(張乃千 張帆 李學峰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3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