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 25 09:37:19
來源:環球時報

俄烏衝突爆發700天!中國軍事專家:實際已成“彈藥消耗戰”

字體:

  “俄烏衝突已變成一場‘彈藥之戰’。”據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道,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23日警告稱,目前,供應短缺已使烏克蘭軍隊在彈藥上開始實施“定量配給”,為繼續向基輔提供支持,有必要增加彈藥産量。此番表態正值俄烏衝突進入第700天,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認為,隨着衝突的時間線拉長,戰場輸贏拼的實際是後勤保障,彈藥不足將無法支持持續的軍事行動,更無法取得勝利。在短期內,烏軍或將面對相對被動的局面。

  據報道,23日當天,北約簽署了一項價值12億美元的彈藥協議。根據協議,北約或將購買約22萬發炮彈交付烏克蘭或補充本國彈藥庫,首批炮彈預計將在2025年底交付。“為了使我們能夠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支持,增加彈藥産量是絕對必要的。”斯托爾滕貝格稱。

  另據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羅夫18日在社交媒體發帖稱,烏軍彈藥嚴重短缺,這是當前面臨的緊迫問題。據《華爾街日報》稱,在前線的一個掩體裏,人們可以很容易聽到烏克蘭的彈藥供應減少得有多嚴重——俄軍每發射五六發炮彈,烏軍只還擊一兩次。隨着來自美國和歐盟的額外援助計劃停滯不前,烏克蘭軍隊正面臨彈藥、資金和人力短缺等多重問題。

  軍事專家宋忠平24日對《環球時報》&&,當前烏克蘭對武器裝備、彈藥的需求是海量的,北約購買的彈藥根本無法滿足烏克蘭的需求。“烏克蘭彈藥缺乏的根源,不是北約和歐盟沒有能力,而是這些國家的相互推諉,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比如,這些國家願意提供給烏克蘭的彈藥都是庫存的、二手的、被淘汰的,沒有哪個國家願意把新生産的裝備和彈藥拱手相送,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賠本的買賣’。”

  軍事專家魏東旭24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在俄烏衝突將滿兩周年之際,整體戰局呈現膠着態勢。“尤其是在雙方對峙的區域,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彈藥消耗戰。一方面,俄軍的坦克和火炮得到俄軍工體系源源不斷的支援,坦克和榴彈炮的炮彈是充足的,不僅可以有效幫助俄軍一線作戰步兵防禦陣地,也可以使烏克蘭的裝甲作戰力量不敢輕易靠近。另一方面,烏克蘭軍隊當前彈藥存量嚴重不足。烏克蘭的軍工體系已被最大程度破壞,只能依託西方提供的彈藥,比如155毫米口徑榴彈炮的炮彈庫存不足,而西方的生産能力又非常有限。在此情況下,烏克蘭重型火炮支援能力被嚴重削弱,一線作戰的步兵很難守住陣地。”

  據報道,在彈藥缺乏的背景下,一線烏克蘭部隊正尋求更多使用載有爆炸物的無人機阻擊俄軍。但據烏克蘭相關負責官員稱,無人機無法完全取代火炮。

  “無人機的成本低,可以實施襲擾戰、破襲戰,能達到特殊的功效,對俄羅斯也會造成一定損失和影響。但從長遠看,俄羅斯可以把危害控制到一定程度,無人機的使用也無法填補彈藥不足帶來的損失。”宋忠平&&,“打贏戰爭的基本要素是後勤保障得力,彈藥不足就無法支持軍事行動的繼續,更沒有辦法取得戰爭的勝利。”

  魏東旭也認為,上述情況顯示出在時間線被拉長的大規模衝突中,輸贏拼的是後勤保障,而後勤保障充足與否涉及到一線作戰部隊的食品、作戰物資、武器裝備以及彈藥的供應。“如果一方後勤保障體系不完善,那就得更多依賴於外部援助,而外部援助則有很多變數,這將使防守、進攻都更容易陷入被動局面。現在,烏克蘭自殺式無人機越來越多遭到俄防空火力的攔截,要形成規模優勢或重創俄方縱深區域內的高價值目標,難度很大。”

  在上述情形下,俄烏衝突局勢將向什麼方向發展?對此,魏東旭分析認為,當前烏克蘭的反攻已基本結束,烏軍已進入全面防禦態勢。他認為,在地面作戰區域,俄烏雙方的接觸線比較長,俄軍或將利用兵力和資源優勢,在一些局部地區發起反攻,拿下一些比較重要的戰略支撐點。在空中力量上,俄軍在整個遠程火力打擊中佔有優勢,烏方雖擁有威力較大、精度較高的西方制導武器,但其作戰距離有限,俄軍可以出動大量戰略轟炸機,憑藉遠射程巡航導彈、高超音速導彈和超音速導彈,針對烏方嚴密設防的高價值目標進行打擊,其目標不僅僅是兵力集結地,還會攻擊包括鐵路樞紐、倉庫等在內的能源設施,加劇烏克蘭一線作戰部隊補給的困難。考慮到西方國家目前對烏克蘭援助不足的情況,在短時間內,烏軍或將面對相對被動的局面。

  宋忠平&&,從目前來看,俄烏衝突將會繼續長期化、間歇化。俄烏衝突爆發已700天,目前仍未看到局勢有任何緩和的跡象。“俄烏衝突的本質是美俄之間的混合戰爭,若美俄之間不能坐下來談,俄烏衝突不可能停止;但假如美俄坐下來談,其最終結果則可能是犧牲烏克蘭的利益,換來脆弱的和平。”

  

【糾錯】 【責任編輯:高強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3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