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裝備如何重塑現代戰場
——淺析近年無人裝備實戰運用新特點
編者按
近年來,世界各國軍隊無人裝備發展方興未艾,並越來越多地用於實戰,創造了諸多經典戰例。特別是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爆發的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中,無人作戰裝備實戰運用戰果顯著,顯現出一些嶄新特點,引起各國軍隊普遍關注。
功能急劇拓展,智能化水平迅速提升
無人裝備作為新質重要作戰&&和傳統武器裝備的有益補充,正在從過去戰場配屬角色加速向戰場主戰角色轉變,且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
運用規模明顯擴大。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只有少量無人機參戰。到伊拉克戰爭時,美軍參戰無人機數量已是阿富汗戰爭時期的3倍多。納卡衝突中,無人機作為空中打擊力量主體,被大規模用於戰場,阿塞拜疆軍隊對亞美尼亞軍隊的攻擊75%以上由無人機完成,對衝突結局産生了重要影響。
承擔任務更加多樣。從阿富汗戰爭開始,無人機除繼續擔負偵察監視等傳統作戰任務外,開始執行軍事打擊任務。如今,無人裝備已能夠廣泛執行偵察監視、火力引導、毀傷評估、掃雷排爆、對地(對海)打擊、電子戰等多種作戰任務。近期又廣泛應用於信息戰和心理戰中。美軍在反恐戰爭中常使用無人機傳回實時打擊視頻彰顯其軍事能力,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也頻頻使用無人機拍攝、記錄和“分享”其戰場勝利。
智能化水平迅速提升。近年來,無人裝備運用中越來越多地體現出其智能化水平的快速發展。2020年11月,伊朗科學家法赫裏扎德被智能無人裝備暗殺,是地面智能無人武器被用於暗殺重要目標的首個案例。而在最新的戰爭實踐中,有外軍使用無人機、無人艇組成編隊展開襲擊。無人機和無人艇根據戰場變化實時、動態協同,按照指揮中心下達的任務規劃和分配目標,對目標實施分佈式自主攻擊,初步實踐了一場智能賦能的分佈式協同作戰。
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一定非對稱優勢
無人裝備作為裝備體系的後起之秀,其實戰運用能力逐步增強,發揮出新銳力量的作戰優勢,形成一定條件下的非對稱作戰優勢。
展現空對面目標的非對稱打擊優勢。無人作戰&&受戰場環境限制小,突防能力強,執行任務多樣,對缺乏有效對抗手段的傳統有人作戰系統形成降維打擊優勢。納卡衝突首日作戰行動中,阿塞拜疆軍隊即以TB-2無人機摧毀亞美尼亞軍隊處於正常工作狀態的SA-8A防空系統預警雷達,導致亞美尼亞軍隊防空系統作戰能力一開戰即受到嚴重限制。最新的戰爭實踐中,作戰雙方均注重利用無人機構建集戰場偵察、火力引導、對地打擊、效果評估等功能為一體的空地一體打擊體系,對傳統地面作戰系統構成明顯優勢。
形成飽和攻擊的壓倒性優勢。無人裝備的靈活性和難以預測的行動路徑,讓傳統的防禦系統應對無力。特別是無人機組成“蜂群”實施飽和攻擊,依靠數量優勢突破敵防禦閾值,提高突防概率和打擊效率,令傳統防禦手段難以奏效。最新的戰爭實踐中,作戰雙方都注重使用無人裝備展開集群攻擊,給對方防禦帶來巨大壓力。
體系貢獻率高,大幅提升裝備體系作戰效能
近期無人裝備實戰運用中,或自成體系單獨作戰,或與傳統裝備協同作戰,體系貢獻率顯著提高,提升了裝備體系整體效能。
運用偵察無人機快速閉合戰場殺傷鏈,實現遠程精打。美俄等國軍隊均重視發揮無人機情報偵察監視能力,將之作為戰場態勢感知信息節點整合進現有作戰體系,與炮兵火力構建“偵察-火力”系統,提升打擊精度。最新的戰爭實踐中,作戰雙方均注重使用無人機實時偵察戰場態勢,及時將目標類型及坐標信息發送至戰場指揮所,同時引導炮兵分隊進行快速精準打擊。
運用自殺式無人機提升殺傷鏈響應速度,實現“發現即摧毀”。納卡衝突中,阿塞拜疆軍隊使用“哈洛普”反輻射無人機,通過長時間滯留在戰場上空搜索各種發射電磁波的雷達站和指揮所等高價值目標,成功摧毀亞美尼亞軍隊S-300防空系統、“驅蟲劑-1”反無人機電子戰系統。最新的戰爭實踐中,作戰雙方通常利用偵察無人機搜索對方步兵集群、坦克、自行火炮、防空系統等高價值目標,然後迅即召喚自殺式無人機或炮兵火力實施打擊,實現了“發現即摧毀”。
運用人機混合編組構建殺傷網絡,實現體系化作戰。近期無人裝備作戰運用中,無人裝備與其他裝備之間日益連接為有機整體,形成高中低空、遠中近程、戰略戰役戰術各層級梯次配置的無人機作戰網絡,極大提升了武器裝備體系作戰運用綜合效能。敘利亞戰爭期間,敘利亞政府軍同陸戰機器人展開協同作戰,並召喚火炮實施精確打擊,成功奪佔754.5高地,實現了體系作戰。2020年3月,土耳其軍隊在敘利亞實施的“春天之盾”行動中,土軍無人機與預警機、F-16戰鬥機、地面遠程炮兵、“科拉爾”地面電子戰系統等裝備密切協同參戰,較好地實現了裝備協同。
使用效費比高,一定程度改變傳統強弱實力對比
隨着無人裝備技術擴散和成本下降,無人裝備製造變得更為容易和便捷,而低成本無人裝備同樣能夠完成特定戰場任務,從而展現出極高的效費比。
能以低擊高以小博大。與有人裝備相比,無人裝備價格相對低廉。按2018年幣值計,F-22戰鬥機價格1.5億美元,而MQ-9“死神”無人機&&價格為1410萬美元,複合式地面站單價708萬美元。一些小型無人機與有人機的價格相差則更加懸殊。雖然價格不高,無人裝備卻擁有打擊高價值目標的不俗能力。近期的武裝衝突中,一些武裝力量經常使用價格低廉的無人機,甚至是改裝後的小型民用無人機實施攻擊,給對手造成很大威脅和困擾。
具備明顯的作戰成本優勢。面對無人機的威脅,防禦一方不得不使用價格昂貴的防空導彈等兵器與之對抗,形成懸殊的作戰成本比。納卡衝突中,阿塞拜疆軍隊使用的“哈洛普”無人機造價約250萬美元、TB-2約500萬美元,相對其摧毀的亞美尼亞軍隊每套約4000萬美元的S-300防空導彈系統,成本效果比分別為1:16和1:8。
降低了空中打擊門檻。相對於有人裝備而言,無人裝備不僅採購和維護費用低廉,而且不需要嚴苛的使用條件,無需經過長期複雜的培訓和準備,實力弱小的一方可以通過採購等手段快速列裝,形成作戰能力。2023年10月19日,伊拉克什葉派武裝針對美國駐紮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進行了無人機襲擊,也門胡塞武裝也對美軍在也門沿海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發動了無人機襲擊。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無人裝備集群項目上的推廣應用,小型商用無人機經過簡單改裝就變成鋪天蓋地的“眼睛”和“拳頭”,成為軍用無人機,這顯然大大降低了無人打擊的門檻。
面臨軟硬殺傷,戰場生存考驗大
隨着無人裝備技術及其反制技術的發展,無人裝備面臨的戰場環境也愈加複雜。
無人裝備面臨多種硬摧毀威脅。從無人裝備實戰運用看,無人裝備特別是無人機在作戰運用中面臨的主要威脅來自傳統地面防空兵器的打擊,主要是防空導彈系統、高炮、彈炮一體系統、便攜式防空導彈,以及大口徑機槍等輕重武器。2019年,伊朗就使用防空導彈擊落了美軍在霍爾木茲海峽上空執行偵察任務的“全球鷹”無人機。除地面防空兵器外,無人裝備還面臨來自有人飛機的威脅。有人飛機或直升機對無人機擁有速度、高度和探測優勢,能夠使用導彈和機炮直接將無人機摧毀。
無人裝備面臨電子對抗等軟殺傷。近期無人裝備實戰運用表明,無人裝備面臨着電子干擾及誘騙武器、微型動能殺傷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反無人系統軟殺傷威脅。納卡衝突停火協議簽訂後,雙方衝突再起,俄軍通過部署“克拉蘇哈-4”電子戰系統,使阿塞拜疆軍隊一次損失9架TB-2無人機,迫使阿塞拜疆不得不放棄軍事對抗。實踐表明,使用電磁干擾等手段可以很容易對無人機産生壓制性或欺騙性干擾,令其通信中斷、控制失靈,使其迫降或墜毀。此外,激光、微波等定向能反無人系統正在試驗性運用中,一些系統已經投入戰場,並成功用於反無人機作戰。因此,未來戰場,無人裝備生存壓力大、考驗直接,其與反無人裝備系統之間的對抗將更加激烈。(唐謙 王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