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觀點》周刊網站1月9日的報道稱,俄羅斯高超音速導彈“匕首”並非“無可匹敵”。
報道稱,烏克蘭1月5日宣布,在俄羅斯對民用基礎設施發動的可怕襲擊中,擊落了10枚“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另外,基輔還展示了一枚被擊落導彈的完整彈頭的照片。在2018年,普京曾描述這款高超音速導彈“無可匹敵”。
然而,2022年3月開始在烏克蘭前線使用的“匕首”,卻很快暴露了自己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西方防空系統被提供給基輔之後。2023年,烏克蘭利用這些系統攔截了15枚“匕首”導彈。
2018年3月1日莫斯科推出了系列新式武器,目的是展示俄羅斯軍隊的現代化和先進技術。其中的一款武器“匕首”,很快就引起了關注。莫斯科稱,這是一款高超音速導彈,其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在飛行的某些階段甚至可以達到10馬赫。
從地對地導彈“伊斯坎德爾”改進而來的“匕首”,是可以由米格-31K發射的空對地導彈。米格-31K飛行速度很快而且高度也很高,是發射導彈的絕佳&&,也提升了導彈的性能和打擊範圍(可達到2000公里)。
前飛行員、航空諮詢師格扎維埃·蒂特爾曼&&:“除了速度之外,説‘匕首’難以匹敵還因為其易操控性。通常其飛行軌跡是可變的,這讓對它的預判和攔截都比較困難。”
然而基輔稱,由西方尤其是美國提供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已經擊落了很多“匕首”導彈。這次是第一枚有確認照片的遭擊落的“匕首”。這款導彈主要用於對軍事或高價值目標的打擊上,而烏克蘭經常指責俄羅斯用其襲擊民用基礎設施和民居。
報道稱,長7米、重量達到4噸的“匕首”導彈,製造成本相當高,而且配置了西方電子系統。對其他被攔截的“匕首”進行研究,可以了解這些歐美生産的配件是否仍然用到了導彈上。
蒂特爾曼指出:“如今,估計俄羅斯每個月可以製造出兩枚‘匕首’導彈,如果可以相信基輔在上次襲擊中擊落了10枚該款導彈,這相當於一下子耗掉了五六個月的産能。”(編譯/蘆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