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 10 17:28:13
來源:環球時報

美防長“瞞報住院”,暴露美軍指揮鏈風險?

字體: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因未及時通報住院情況引發爭議。白宮發言人8日&&,美國總統拜登對國防部長奧斯汀“充滿信心”。美國防部發言人也&&,奧斯汀無意辭職。那麼美防長此次住院且未及時通報情況是否會對美軍指揮鏈條帶來風險呢?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此次奧斯汀瞞報、遲報事件後續可能還會進一步發酵,原因之一是奧斯汀本人的軍旅經驗,決定了他在當前美軍指揮鏈中可以真正發揮最高指揮當局應具有的指揮實權作用。

  去年年底,美國防長奧斯汀在以色列參加聯合新聞發布會。

  美軍指揮鏈分“養兵系統”和“用兵系統”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軍“指揮鏈”由兩部分構成:一是“領導管理鏈”,即軍政系統或領導管理體制;二是“作戰指揮鏈”,即作戰指揮體制,兩個系統均以總統和國防部長為最高層級。

  對此,中國軍事專家張軍社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美軍這兩條指揮鏈路,實際上是兩個系統:即養兵系統和用兵系統。美國總統通過這兩個系統對武裝部隊實施全面指揮和控制。

  張軍社&&,美國這兩個系統的最高首腦人物是總統,其次是國防部長。“在養兵系統中,總統和國防部長指揮各軍種的部長、參謀長(包括海軍作戰部長、陸戰隊司令),對部隊進行領導管理,包括日常的管理、裝備發展以及基礎訓練。在用兵系統中,美國總統和國防部長通過各戰區司令部下達作戰命令,對部隊實施作戰指揮。比如,在亞太地區,美國總統和國防部長通過印太司令部司令對所屬軍事力量實施作戰指揮。”據介紹,在這種模式中,在軍種和戰區之下的戰役機構,比如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既要接受海軍作戰部(即參謀部)的行政管理,也要接受印太司令部的作戰指揮。“養兵系統,也就是行政指揮管理系統,重點是負責部隊的養成、日常的管理、訓練,研發武器裝備,重點提高部隊的戰術技術水平,提高部隊基本作戰能力,為戰區輸送合格兵員。用兵系統,也就是作戰指揮系統,主要任務是實施作戰指揮,制訂作戰計劃,謀劃如何把仗打好,重點在於對轄區內的軍兵種部隊進行作戰指揮。”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問題專家卓華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現行的美軍指揮體制採取的是軍政、軍令並立的“指揮鏈”方式,可以簡單通俗地把軍政鏈條理解為負責平時建軍的管理結構,而軍令鏈條則是戰時用兵的指揮結構。“但這兩個鏈條只是相對分立,並不是截然分離,兩個鏈條中總統和國防部長同屬最高指揮當局,而參聯會本質是軍事顧問機構,為最高指揮當局提供軍事參謀建議。”

  美防長也被稱為“副司令”

  美國防長在這兩套指揮鏈條中具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呢?卓華認為,美軍體制設計的一個原因是文官治軍的思路,在現實中評價文官屬性的防長和武官屬性的參聯會,需要不同的角度結合現實的人員情況。從權力分配的角度,防長擁有決策權和指揮權,所以參聯會成員的軍階再高也無法與防長相提並論,尤其是如果防長曾經在軍中服役具有豐富的軍事經驗,而奧斯汀就屬於這種情況。美軍的軍種參謀長(或作戰部長),是美軍軍事力量建設的主要負責者,戰區司令是軍事行動的主要指揮者。

  張軍社説,在美軍兩個指揮系統中,國防部長都具有非常關鍵的地位和作用。根據美國法律和相關規定,美國總統和國防部長構成美國的“國家指揮當局”,也就是National Command Authority(NCA)。總統是武裝部隊總司令,國防部長是首席國防顧問,也被稱為“副司令”。在美軍的兩個指揮系統中,無論總統下達什麼命令,包括作戰指揮命令和行政管理命令,一般都是通過國防部長進行具體實施和落實。張軍社説,從中可以看出,在美軍架構中,國防部長位於中樞位置,十分重要和關鍵。

  正處於美國軍事行動關鍵期

  現年71歲的奧斯汀在美國軍隊指揮系統中的地位僅次於美國總統拜登。作為國防部長,奧斯汀的職責要求他隨時準備應對任何國家安全危機。奧斯汀此次因沒有及時向白宮和國會報告他入院留醫而引發批評,一些共和黨人包括前總統特朗普呼籲解除奧斯汀的職務,更有分析認為,奧斯汀此舉為美軍指揮帶來潛在風險。

  對此,張軍社認為,美國制定了比較明確的關於國防部長無法履職,比如生病、去世等特殊情況下,接替國防部長的規定,“在特朗普擔任總統時,他曾經發布過一個行政命令,指定國防部長接任人選順序,排在第一位的是國防部副部長,此次奧斯汀生病住院,實際上也是國防部副部長臨時履行國防部長職責。”應該説,美國法律法規對國防部長職責及在特殊情況下的接替人選,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和安排。

  “這次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生病住院在美國國內引發強烈不滿和震動,主要原因是他在生病住院無法履行職責時,沒有按規定及時報告總統並通報相關部門,美國國會和內閣成員擔心會影響美國軍隊的作戰指揮,無法對當前國際形勢做出快速有效反應。”張軍社進一步分析説,也有人認為此舉使美國一貫標榜的“公開透明”理念受到衝擊,奧斯汀本人也承認其行為不符合“透明”的標準和要求。

  卓華認為,此次奧斯汀瞞報、遲報事件後續可能還會進一步發酵,一方面因為奧斯汀本人的軍旅經驗,決定他在當前美軍指揮鏈中可以真正發揮最高指揮當局應具有的指揮實權作用;另一方面,這個時機正是美軍在多地開展緊張軍事行動的關鍵時期。“這自然會讓人質疑,奧斯汀隱瞞入院的時間裏,究竟是誰在真正授權美軍採取軍事行動,現實中是否會出現背離美國文官治軍傳統的情況。”此外,卓華認為,防長與總統兩人共同構成美軍最高指揮當局,處在美軍指揮鏈的頂端,其中也包括核力量使用,而奧斯汀對拜登和國家安全顧問都瞞報了就醫情況,由於美軍在世界各個角落不間斷搞各類軍事干涉活動,與其他國家軍隊經常意外相遇,奧斯汀的指揮缺位,對一線美軍部隊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帶來潛在挑戰,在一些熱點區域甚至有引發軍事誤判的風險。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此次事件發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國國內政治爭鬥升級,而非美國的軍事指揮和國防管理體系遭遇了真正的巨大風險。奧斯汀入院治療後,國防部的管理權交付給了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國防部長崗位並沒有空轉。此外,從具體的戰役戰術級軍事指揮來講,美軍在海外的軍事行動,如美軍在紅海地區的行動,由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在具體指揮實施,並非防長本人親自指揮,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他隱瞞入院的風險仍然可控。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26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