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月7日報道,對一戰大坑的首次科學研究有“重大”新發現。
報道稱,關於德國士兵在一戰期間如何利用一個英國人進行地雷爆破後産生的大坑、使其於己有利,英國科學家有了“令人激動且意義重大的”新發現。
在法國博蒙阿梅勒村附近的霍索恩嶺發生的爆炸標誌着1916年7月1日上午索姆河戰役的開始——這天常常被稱為英國陸軍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早上7點30分,衝鋒哨吹響。在此前10分鐘,發生了爆炸。
人們希望,借爆炸掩護英國軍隊,讓其得以穿越“無人區”——兩支敵對軍隊之間的區域——並佔領德國戰壕。
但是,這反而讓德國軍人有機可乘、有時間在新形成的大坑裏建立防禦陣地,導致在戰役首日英國軍隊傷亡人數就超過了5.7萬——其中有1.9萬人死亡。
如今,研究人員在這個已有107年歷史的大坑中發現了一段未曾被發現的、有帶刺鐵絲網的德國戰壕。
在對霍索恩嶺爆炸地的首次科學研究中,他們還發現有證據表明有一條此前不為人知的淺層隧道。據信,這條隧道是由德國人挖掘的,向英國戰線推進。
研究報告的作者、英國基爾大學法庭地質學家傑米·普林格爾博士説:“地雷爆破是索姆河戰役的第一個行動,目的是讓協約國軍隊佔據上風。”
他説:“我們首次發現了物證,證明德國軍人如何鞏固爆炸後形成的大坑的一部分,並利用它作為新的防禦陣地。”
該團隊成員、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的軍事歷史學家彼得·多伊爾教授補充説:“德國人迅速掌握了利用大坑的技巧,並利用這點,使之於己有利。”
他説:“雖然在最初的爆炸中他們中有許多人陣亡了,但大坑成為了德國前線的一部分,這意味着突破此間戰線的機會已喪失。”
多伊爾説:“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證明德國人佔據了無人區中間地帶的大坑、並將其建為戰略據點,這就註定了英國發起的進攻必定會失敗。這支持了以下觀點,即提早10分鐘進行地雷爆破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主意。”
這個研究團隊還包括來自斯塔福德郡大學、大西洋理工大學、倫敦南岸大學、特倫特河畔斯托克考古服務組織、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和科茨沃爾德考古公司等機構的多位專家。
研究團隊還發現了協約國發射的炮彈所留下的多個彈坑,併發現了一枚未爆炸的英國榴霰彈,其定時引信仍完好無損——人們認為這是許多未能爆炸的炮彈中的一個。
報道稱,基爾大學法醫學講師克裏斯·威斯涅夫斯基説,對這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大坑”的研究“令人激動且意義重大”。
他還説:“利用帶有成像攝像頭的無人機,我們能夠遠程拍到大坑西北部可能存在的坑道或淺層隧道,這表明德國人在最初的爆炸後掌控了無人區。”(編譯/胡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