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 20 14:05:42
來源:解放軍報

“深海雷霆”餘音未絕:世界各國深水炸彈發展狀況掃描

字體:

RBU-6000深水炸彈發射裝置;

“埃爾瑪”深水炸彈發射系統;

“燕鷗3”深水炸彈;

“刺猬彈”;

MK11深水炸彈。

    2022年,在第28屆歐洲海事防務展上,英國BAE系統公司展出了一種研發中的可用無人機投放的深水炸彈。這一舉動,再次打開了人們對深水炸彈塵封已久的記憶。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深水炸彈曾經屢屢建功,擊毀擊沉多艘潛艇,因而受到人們高度關注。隨着時間推移,尤其是隨着反潛魚雷與反潛導彈的興起,深水炸彈的發展漸漸式微。

    近年來,深水炸彈只有不多的幾次露面。2020年,俄羅斯一架蘇-27SM3戰機墜海。在種種努力無果的情況下,俄羅斯軍方選擇了將這架戰機徹底摧毀,使用的就是深水炸彈。2018年,伊朗海軍在霍爾木茲海峽組織的一次演習中,投下深水炸彈。結果,深水炸彈爆炸所産生的威力,“意外”地使附近潛水的3艘美國潛艇緊急浮出水面。

    和露面次數稀少給人的“深水炸彈發展乏力”印象相比,英國BAE系統公司展出的這種可用無人機投放的“新一代深水炸彈”,則使人聯想到“老樹發新枝”等字眼。

    那麼,深水炸彈自問世時起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它如今的發展狀況如何?請看相關解讀。

    問世不久成為反潛“王炸”

    深水炸彈(簡稱深彈)是一種下沉到一定深度或接近、觸碰目標時才引爆的水中兵器,通常由艦艇或反潛飛機投放,主要用於攻擊潛艇等目標。因此,它也被稱作反潛深彈。

    由艦艇作為&&投放的是艦用深彈,由反潛飛機投放的是航空深彈。除了早期艦艇上靠人工投放外,後來的深彈投放方式,大體上分為滑軌式、火炮式和火箭式。目前服役的深彈多以火箭式投放為主。

    成本低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抗干擾能力強,是早期深彈的特點。絕大多數現役深彈,至今仍保持着這一“本色”。人們起初並沒有想到,就是這種帶有“倉促上馬”性質的近距反潛武器,竟然會在問世後不久迅速成為當時的反潛“王炸”。

    深彈是反制潛艇的産物。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潛艇得到發展和廣泛使用。

    1914年,德國U型潛艇用6枚魚雷擊沉了英國萬噸級巡洋艦。1915年,德國海軍使用潛艇封鎖了英倫三島。

    此時的魚雷技術還不成熟,攻擊潛艇的效果不佳。英國只好寄希望於研發一種新的反潛武器來對付德軍潛艇,深水炸彈應運而生。

    1915年底,英國研製出第一種深彈,因其形狀與汽油桶相似,俗稱“汽油桶”。該型深彈由水面艦艇搭載,投放入水後,爆炸産生的威力可對距離10米的潛艇造成嚴重破壞,作用深度達200米。

    1916年,英國首次使用深彈擊沉德國U型潛艇,拉開了世界海戰史上用深彈進行反潛作戰的大幕。

    實際應用中,早期深彈存在的一些短板暴露了出來,如下沉速度較慢、需設置爆炸深度、爆炸後影響探測和發起二次攻擊等。這些短板在後來拍攝的一些二戰海戰題材電影中有所體現,影片中經常有潛艇躲過深彈攻擊僥倖逃脫的場景。

    為補齊上述短板、提高深水炸彈命中率,英國海軍研製出“刺猬彈”。該型深彈的得名,來自它的發射裝置布局方式。其發射裝置共有24個炮管,向前傾斜45度設置在甲板上,狀如刺猬身上的硬刺。

    “刺猬彈”改用了觸發引信,不用判定潛艇深度,因而作戰準備時間更短。

    單個“刺猬彈”的體積較小,彈徑為178毫米,入水聲音較小,不易被潛艇察覺。加上採用流線型殼體,下沉速度比先前的深彈要快一些,有效壓縮了目標潛艇的規避時間。該深彈主要靠投放密度取勝。24枚彈以較短的時間間隔發射出去,能夠在艦艇前方或兩側形成一個半徑約40米的橢圓形彈幕將目標潛艇“罩”住,只要一枚引爆就會誘發其他深彈發生連鎖爆炸,從而提升命中率。

    1944年5月,美軍驅逐艦在兩周時間內,利用“刺猬彈”接連擊沉日本6艘潛艇,創造了不俗戰績。

    二戰期間,世界各國研發出種類繁多的深彈。

    1942年,美國海軍研製出用格柵式發射架發射的MK20/MK22火箭深彈,使深彈能方便地部署到較小噸位的艦艇上。

    1944年,英國研製了“烏賊”深彈及氣動發射裝置,裝藥及威力與“刺猬彈”相比有所增加。

    據統計,1935~1945年期間,被深彈擊沉的潛艇約700艘,佔這一時期被擊沉潛艇總數的七成以上,成為當時反潛武器中的“王炸”。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深水炸彈一直是反潛的主要武器。

    發展歷程“冷熱不均”

    隨着科技的發展,深水炸彈帶着“慣性”又向前發展了一段時間。全自動的大口徑反潛火箭深彈如美國的阿爾法系統、多管大口徑火箭深彈如博福斯、帶定向器的反潛迫擊炮如意大利梅農等先後出現,不僅射程更遠、威力更大,其操作也更加方便。

    冷戰初期,為了增加對敵方潛艇的威懾力,美、蘇等國研製了核深彈,通過水下核爆炸産生的強烈衝擊波來摧毀目標,如美國的MK90、蘇聯的8F59 SKAT、英國的WE.177系列等。這類深彈一般由反潛機攜帶釋放,爆炸深度為水下數十至數百米,威力可達萬噸級TNT當量,毀傷半徑在800~1000米左右。直至冷戰結束後,核深彈才逐漸退出歷史舞&。

    這一過程中,傳統深彈的生存空間開始受到各方面擠壓,其發展顯露出明顯的“冷熱不均”特徵。

    20世紀60~70年代,潛艇的機動性和防護力得到提升,使得深彈對潛艇的殺傷概率下降。同時,反潛魚雷的性能明顯優化,地位作用開始提高。世界各國海軍對深彈作用的認識産生分歧,部分國家開始將重點轉向對魚雷等水中兵器的研究。

    美國等一些國家叫停了大部分反潛深彈的研製,如美國僅保留了航空深彈,其在1970年以後建造的水面艦艇也不再裝備深彈。

    蘇聯則一方面肯定自導魚雷在反潛領域的主體作用,一方面堅信深彈仍大有可為,因此不僅未停止對深彈的研究和發展,還將火箭深彈系列化,裝備在其大、中、小型等多種水面艦艇上。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蘇聯研發並裝備了多種RBU系列火箭深彈發射裝置,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RBU-6000、RBU-1000和RBU-12000。這些裝置發射深彈時,射程更遠。所用深彈作戰深度更大、引信性能更好,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威力也明顯增大。

    同時,蘇聯還為航空兵研製了不少類型的深彈,包括自導深彈,供反潛機使用。這種堅持,使俄羅斯研發深彈的諸多技術處於世界前列。

    法國、瑞典、挪威等國海軍也在使用和不斷改進深彈,將其用作護衛艦、小型水面艦艇及反潛機的反潛武器。

    法國在博福斯深彈基礎上加以改進,研發出MK54博福斯反潛火箭系統。

    挪威海軍持續改進“燕鷗”火箭深彈,從MK3型發展到MK10型,射程不斷增加。

    瑞典海軍在20世紀80年代研製了“埃爾瑪”小型深彈系統,隨後又加以改進,將其安裝到反潛直升機上,採用了多管發射裝置。

    1982年的英阿馬島海戰中,英國和阿根廷都使用了魚雷進行攻潛,無一命中。英軍用反潛直升機投放的MK11深水炸彈,卻擊中了阿根廷的聖菲號潛艇,導致其被俘獲。

    英阿馬島海戰之後,各國開始重新評估深彈的作用,認為深彈在現代海戰中仍可發揮重要作用,魚雷等反潛武器無法將其取代,特別是在淺水區和水文複雜區域作戰時深彈效果更好。

    揚長補短“捲土重來”

    各國對深彈研發態度的轉變,使這款反潛武器擁有了“捲土重來”的機會。科技的發展,則使這款歷經百年的經典武器,得以揚長補短,呈現出新的面貌。

    20世紀90年代起,一些深水炸彈開始融入智能元素,可通過舵機修正彈道,或者利用主動、被動聲吶對目標進行定位或定向,在設定的位置精確起爆等,對目標進行有效攻擊。

    意大利的MS500深彈由飛機投放,在入水後的下潛過程中,能運用聲引信測量深彈與目標的距離,在距離目標最近的位置起爆。

    俄羅斯的“圍獵”-2E航空自導深彈,入海後可借助彈體表面的充氣氣囊在海面或一定深度漂浮4分鐘。在此期間,自導頭朝下開始工作,有效探測距離達數百米。如果發現目標處於下方,便會脫下“救生衣”直奔目標;如果發現攻擊角度不佳,則會自行調整角度後展開攻擊。該深彈採用類似反坦克彈藥的聚能戰鬥部,高爆射流能夠穿透潛艇的耐壓殼體。

    2022年,英國BAE系統公司展出的“新一代深水炸彈”,採用了無人機搭載方式,攻擊對象也調整為打擊水下無人潛航器等。

    新科技的加持,新用武之地的出現,加上深彈固有的存儲容易、維護簡便、使用方便等優勢,使其毫無懸念地繼續出現在各國的武器採購清單上,也使其得以繼續發展。

    面對港口和近海淺水區反潛、反魚雷作戰、反無人潛航器、突破雷陣等多種任務需求,深彈已呈現出如下發展趨勢:

    一是擴展任務能力,適應不同作戰場景。深彈除了可用來實施對潛攻擊外,今後會通過繼續賦能,拓展任務能力。比如,通過採用新技術和新工藝,使其具備攔截來襲魚雷及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掃除水雷障礙、轟擊來偷襲的蛙人以及破壞水下設施、攻擊水面目標等多種功能,實現一彈多能的目的。

    二是提升自導能力,進一步提高打擊效能。打擊具有規避能力的潛艇、魚雷等目標,也是今後深彈的任務範疇。因此,為反潛深彈加裝聲自導系統和水下動力,配裝觸發引信、水壓引信、定時引信等多種引信,發展引信、自導系統一體化等技術,就成為趨勢之一。

    三是採用新型高能炸藥或定向爆炸技術等,增強深彈毀傷威力。爆炸威力是衡量深彈作戰能力的重要指標。隨着潛艇防禦技術的提升,殼體耐壓能力增強,需要增強毀傷威力才能將其損毀。在不顯著增加體積和質量的條件下,採用新型高能炸藥、定向爆炸技術以及聚能戰鬥部等,能夠進一步增強深彈的毀傷威力。

    可以預見,雖然艦載或空投魚雷已經成為今天的反潛主力,但深水炸彈還會繼續發展,與其他反潛武器一起,構成有效的反潛武器體系,從而在未來戰場上繼續佔有一席之地。(李亞飛 趙永濤

【糾錯】 【責任編輯:高強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9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