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位於賀蘭山東麓青銅峽産區的西班酒莊葡萄種植基地,武治兵(右)和工友用鐵鍬壓實種有葡萄藤的土埂。新華社記者 謝建雯 攝
新華社銀川11月26日電 題:萬畝葡萄“挂枝越冬”!中國釀酒葡萄黃金産區創新種植方式
新華社記者劉海、謝建雯
塞上初冬,寂寥清冷。在位於賀蘭山東麓青銅峽産區的西班酒莊葡萄種植基地,一行行葡萄藤蔓靜靜高挂,枯黃的葉片隨風搖曳,自高空俯瞰仿佛為大地披上金裝。不同於往年的埋土越冬,今年它們將以“挂枝越冬”的華美姿態直面嚴寒,靜待來年春歸。
葡萄園裏,埋土犁正在行間進行翻土作業,沙礫土揚起又落下,將下方的葡萄藤根輕輕掩埋。55歲的武治兵和工友們手持鐵鍬跟在其後,迅速將隆起的土埂拍緊壓實。“這樣不僅能保溫,還能保墑,讓葡萄安心‘冬眠’,不容易被寒風‘抽幹’。”這位來自寧夏青銅峽市邵崗鎮同樂村的村民説。冬剪、盤條、覆土……他已經在地裏忙活了20多天。
冬藏埋土、春季展藤。作為中國最大的優質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産區,寧夏賀蘭山東麓近年來正在探索推廣一種創新的葡萄藤越冬方式“挂枝越冬”,將結果藤與營養藤剪斷,結果藤繼續挂枝保留美感,營養藤埋土越冬抵禦嚴寒。
寧夏青銅峽葡萄酒産業發展服務中心技術室主任李莊嚴介紹,傳統越冬要將結果藤剪碎清理完全,再將營養藤小心翼翼壓彎埋土,費時耗力、用工緊張、成本大,而“挂枝越冬”這一技術革新可節約30%的人力成本,同時有利於形成天然的防風固沙屏障,有效抵禦冬季惡劣天氣對葡萄園的影響。
“挂枝在外的藤條經過一冬的風雪淬煉,病蟲害被滅殺,來年開春後,會變幹變脆,很輕易就能脫落還田,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李莊嚴説,青銅峽産區今年有5300多畝葡萄園採取“挂枝越冬”,明年將達到1萬畝。
11月19日,在位於賀蘭山東麓青銅峽産區的西班酒莊葡萄種植基地,工作人員駕駛農機進行翻土作業。新華社記者 劉海 攝
西班酒莊位於賀蘭山群山闕口處。冬天北風呼嘯而過,“直立”的藤條橫成行豎成列,形成一排排屏障,減緩了風沙對下風口土地的侵蝕,也成為蕭瑟冬日裏一道獨特的風景。“尤其是五年以上的葡萄藤,冬天一片金黃,很漂亮。前兩天還有遠道而來的客人來地裏轉。”莊主金家瑞感嘆,在這種脅迫環境下生長出來的葡萄,釀出的美酒怎能不醇香?
截至目前,寧夏釀酒葡萄種植面積超60萬畝。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業園區管委會技術服務處處長李強介紹,政府畝均補貼100元進行大面積技術推廣,今年産區“挂枝越冬”面積約40%。這一技術革新一改葡萄園的光禿冬貌,連片金黃織就的冬日新景也為産區酒旅融合賦能助力。
葡萄園裏,農機還在轟鳴作業,武治兵揮舞鐵鍬,一鏟、一拍、一壓,加快了手頭工作。“等明年三月,我們再來出土展藤,緊接着又是綁蔓、抹芽、除草等等,一年有9個多月都在地裏幹活,習慣了。”他笑着説,這一年的活計、生計基本都在葡萄園。據統計,寧夏葡萄酒産業每年為周邊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3萬個。
冬日晌午的暖陽為即將冬眠的葡萄園鍍上了一層淡淡的光暈,也為不遠處的群山打上高光。當春天的第一縷風輕撫過賀蘭山東麓,這些歷經風雪淬煉的老藤又將吐出嬌嫩卻堅韌的新芽。
“這是一種風土與時間的釀造。中國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人也是如此,耐得住寂寞、扛得住風霜。”金家瑞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