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1月26日電(記者任麗穎)記者從河北衡水濱湖新區資源保護局獲悉,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近期完成衡水湖2023年至2025年漁業資源專項調查,結果顯示湖中魚類由2022年的45種增至目前的53種。新增赤眼鱒、達氏鲌、光澤黃鱔、翹嘴鲌、青魚、似鱎、鮻魚、銀飄魚共8種此前未被記錄的魚類。

冬季的衡水湖。(受訪單位供圖)
據負責本次調查的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團隊研究員徐東坡介紹,2023年至2025年間,科研人員採用“歷史資料梳理+實地系統勘察”相結合的方式,對衡水湖漁業資源開展全方位調查。經數據整合與核實,確認當前衡水湖共分佈魚類53種,涵蓋7目17科,其中鯉科魚類佔比達56.6%,共計30種。這一物種構成,與北方淡水湖泊魚類群落的典型特徵相吻合。
“新增的8種魚類中,翹嘴鲌、赤眼鱒、似鱎、鮻魚具有代表性。”徐東坡解釋,這些新增魚類多為中上層魚類,對水體溶氧量、透明度及餌料資源均有較高要求。“特別是鮻魚,此次在淡水環境的衡水湖被發現,直觀反映出水體環境和生態結構持續向好,是生態改善的重要信號。”

冬季的衡水湖。(受訪單位供圖)
河北衡水濱湖新區資源保護局副局長張余廣&&,魚類種類的增加是衡水湖生態保護成效的“活指標”。“近年來,我們持續推進環湖生態緩衝帶建設、入湖河口濕地修復等生態工程,年均為湖區補水5000萬立方米,目前水質已穩定保持在Ⅲ類以上。”他透露,伴隨生態改善,衡水湖的鳥類種類也已增至336種,生物多樣性的提升為濕地保護提供了精準的科學依據。
據悉,河北省衡水市衡水湖是華北平原保持沼澤、水域、灘塗、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濕地生態系統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線”上的重要驛站。近年來,當地通過採取水質凈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一系列舉措,持續提升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穩定性。除魚類外,還觀測記錄到鳥類336種、昆蟲757種、植物594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