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1月20日電(記者徐思鈺)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當冬日的晨光灑滿七里海濕地的蘆葦蕩,一陣陣清脆的鳥鳴劃破了濕地的寧靜。13隻經過精心照料的候鳥們被放飛,重返藍天的懷抱。
“今年1月,這些候鳥被熱心市民發現受傷,其中有幾隻是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經過我們專業技術人員的救護、康復飼養和野化訓練後,身體已經恢復,達到放歸標準。”天津市野生動物救護馴養繁殖中心高級農藝師劉洋欣慰地説。不遠處的水邊,工作人員將一筐筐鯽魚送入濕地水中,為陸續抵達的遷徙候鳥提供能量補給。
11月19日,在天津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經過救助的候鳥被放飛。新華社發
近日,天津在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舉行“生態天津 飛羽之約”野生動物宣傳月專項活動,通過放飛候鳥、增殖放流等舉措,以實際行動守護遷徙的“遠客”。
目前,天津已進入秋冬季候鳥遷徙高峰期。在七里海濕地,東方白鸛等候鳥在10月初率先“報到”,比去年提前了近10天,單日觀測到東方白鸛最大值2300余只、白琵鷺3200余只、花臉鴨5萬餘只。
候鳥的“提前赴約”與“流連忘返”,是當地生態持續向好的直接體現。近年來,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通過實施水源調蓄、葦海修復、鳥類保護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有力改善生態環境、增強濕地生態功能,成為眾多珍稀水鳥的棲息繁殖地。
“通過放流、營造淺灘等科學有效措施給候鳥補充食物、增加體能、提供可棲息可休息的環境。”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陳兆睿指着遠處介紹。與此同時,該濕地管委會建立起“天空地”一體化、智能化的巡護體系,結合生物多樣性監測&&,科學保障鳥類安全。

今年遷徙季,在天津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拍攝的候鳥。新華社發
如今,除了七里海濕地,北大港、團泊、大黃堡等濕地自然保護區也都成為候鳥樂園,據監測,天津全市秋冬遷徙季遷徙候鳥將超百萬隻。越來越多“遠客”到來的背後,是天津織密的候鳥保護網。
“我們從科技巡護、聯合執法、宣傳教育等方面發力,全力為候鳥保駕護航。”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濕地野保處處長教效同&&,遷徙季以來,各保護區已加密巡護頻次,強化監測,為遷徙候鳥營造良好穩定的棲息環境。
夕陽西下,濕地水面波光粼粼,成群的候鳥在霞光中盤旋。“我們將持續動態優化保護舉措,讓天津真正成為候鳥遷徙路上的‘溫馨家園’。”教效同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