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8月15日電(記者賈雲鵬)走進位於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濕地,蘆葦蕩翻涌着翠浪,成群的飛鳥舒展羽翼掠過灘塗。在220千伏新孤-海口輸電線路的一處鐵塔上,兩隻東方白鸛幼鳥正在鳥窩裏休憩。
依託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東營每年吸引大量東方白鸛、朱鹮、黑嘴鷗等鳥類在此越冬、繁殖。“最新觀測數據顯示,東方白鸛今年在黃河三角洲的築巢數量達308巢,孵化幼鳥660隻。”東營市觀鳥協會會長郭建三説。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一處輸電鐵塔上的東方白鸛。新華社發
東方白鸛習慣在高大喬木上築巢,而東營由於鹽鹼化程度較高,缺少高大樹木,高聳的輸電鐵塔便成了它們築巢的首選。然而,東方白鸛的酸性排泄物具有導電性,影響電網安全運行。
既要保護珍稀鳥類,又要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當地供電部門一度陷入“兩難”。最初,國網東營供電公司採取驅鳥風車、聲音驅鳥器、防鳥刺等傳統防鳥驅鳥措施,但效果並不明顯。經過多次嘗試後,他們轉變思路,於2019年啟動實施“雲端的守護”項目,尋找安全供電和鳥類保護的最佳結合點。
針對東方白鸛排泄物導電問題,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研發出一種新型絕緣防鳥罩,安裝在絕緣子上方,能有效阻擋鳥糞垂直污染,不易形成電流通路。目前,這種新型絕緣防鳥罩已在東營安裝1.2萬餘套。
國網東營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為輸電線路安裝絕緣防鳥罩。新華社發
隨着東方白鸛數量持續增長,電力工程師們又推出了“上佔位、中阻擋、下包覆”的立體防護體系,即在鐵塔上方東方白鸛容易築巢的地方裝設佔位器,中間位置安裝新型絕緣防鳥罩,下方對線路、金具等進行絕緣包覆。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還將新技術引入鳥類保護,聯合多家科研機構研發鳥類智慧監測&&。在國網東營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鳥類創新工作室,工作人員賀文君正通過鳥類智慧監測&&查看東方白鸛活動情況。“這一個點就代表一隻東方白鸛的實時位置。今年我們觀測到輸電鐵塔上的東方白鸛達75巢,通過實時掌握其遷徙路徑並與電網輸電線路進行比對,精準開展線路運維防護和鳥類保護。”賀文君指着屏幕説,目前&&已整合觀鳥記錄、軌跡定位等數據10萬餘條,生成輸電線路運維工單2000余份。
為進一步守護東方白鸛的“鐵塔家園”,國網東營供電公司還成立了護線愛鳥隊,梳理鳥類頻繁活動的40余條線路,繪製鳥類分佈和路徑地圖,對鳥類進行巡查定位,將保護鳥類變成電力工人的自覺行動。
從“防鳥驅鳥”到“鳥線共生”,在鐵塔上築巢的東方白鸛,如今已成為黃河三角洲的一道獨特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