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8月11日電(記者黃騰)北大荒廣袤田野上鋪展着一幅綠色生産的壯美畫卷:從激光除草機器人自動除草,到“智慧羽翼”精準施藥,再到蟲情監測燈織就生態防護網,一場以“減藥減肥提質量”為目標的農業變革正在黑土地上生動實踐。
近幾天,北大荒集團紅星農場有限公司的綠色有機小麥專屬種植基地裏,2.4萬畝綠色有機小麥收穫作業正在進行。紅星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王強站在地頭指着地裏的小麥説:“從種植到收穫,全程沒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和化肥,這是我們打造高端農産品的優質原料。”
王強介紹,紅星農場有限公司的綠色有機小麥在種植過程中,只使用生物菌劑和有機肥,保證産出的小麥各項指標都達到綠色有機標準。“我們不用除草劑,靠小麥的長勢來壓制雜草。”王強説,近幾年農場還引進了激光除草機器人,作業效率高,除草徹底,“以物理手段替代化學藥劑除草,既環保又健康”。
紅星農場有限公司小麥地裏農機正在作業。新華社發
在北大荒集團共青農場有限公司天津莊管理區的玉米地裏,一台自走式變量噴霧藥機正展開噴桿作業,宛如“智慧羽翼”掠過青紗帳。共青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工作人員張慶介紹,作業前由無人機先對耕地進行多光譜遙感掃描,精準採集雜草分佈、作物長勢及病蟲害情況數據,並生成“處方”。作業時,噴霧藥機自動調節噴頭流量,根據“處方”精準調整藥量,避免傳統“一刀切”式噴灑的浪費。
“減了藥,省了錢,綠了田。”共青農場有限公司天津莊管理區種植戶權春紅説,精準作業將農藥用量減少約15%,使每畝噴灑成本也相應降低,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糧食和土壤中的農殘,糧食吃起來更健康,更有利於保護黑土地。“以前打藥全憑經驗‘一噴到底’,現在不一樣了,哪塊地需要重點防治,哪塊地可以少噴,都由數據説了算。”權春紅笑着説。
共青農場有限公司自走式變量噴霧藥機正在作業。新華社發
傍晚,在北大荒集團八五四農場有限公司的稻田裏,一盞盞智能蟲情監測燈悄然亮起,散發出柔和的光暈,不時有昆蟲在周圍翻飛,飛着飛着就被誘捕進蟲情燈的“肚子”裏。
“這些可不是簡單的滅蟲燈,它們是稻田的‘智能哨兵’。”八五四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楊衛斌指着平板電腦上實時更新的數據介紹,自動蟲情監測燈可以完成誘蟲、捕殺、拍照、識別、計數等一系列操作,“像二化螟、稻飛虱這些常見害蟲,都能認出來,還能結合天氣和歷史數據預測蟲害趨勢。”
楊衛斌説,這種智能蟲情監測燈能在害蟲剛剛出現時就精準發現,這就相當於給稻田裝上了“預警雷達”,能及早進行滅殺。“以前蟲害發生了才噴藥,不僅費時費力,農藥用量也大。”楊衛斌説,現在通過提前預警,能顯著減少或避免化學農藥使用,實現病蟲害綠色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