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 05 09:52:41
來源:新華網

鄉村行·看振興丨甘肅定西:種菜“種出”新生活

字體:

  新華社蘭州12月5日電 題:甘肅定西:種菜“種出”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宋佳、郭剛

  入冬,甘肅定西。黃土高原一派黃褐色。陽光照射下,縱深的溝壑與厚重的土層泛着微光。

  曠野之上,位於安定區內官營鎮的定西內官綠色蔬菜現代産業園,一派生機盎然景象:整齊排列的育苗盤裏蔬菜嫩芽已經冒頭,閃着光亮;翠綠的蔬菜“長在”不同造型的立架上,“築綠”為墻;一排排番茄秧一米多高,簇擁生長……

  11月22日,定西內官綠色蔬菜現代産業園內無土栽培的“蔬菜墻”。新華社記者 郭剛 攝

  “這些都是採用新技術栽種的新品種。”産業園技術員劉東東説,用營養液循環進行無土栽培,可以克服以往的土壤連作障礙,減少病蟲害,提高單位面積産量。

  抬頭仰望,三層樓高的玻璃連棟溫室看似普通,實則配有內外遮陽系統、天窗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等,還能通過手機實時監測和操控溫度、濕度、光照等。

  劉東東打開手機App,屏幕上立即跳出各類數據指標。輕點天窗的“打開”鍵,不一會兒,溫室內便吹來陣陣涼風,溫度指標也隨之變化。

  “以前基本是旱地,勉強種小麥、馬鈴薯,當地人冬天吃菜主要靠外購。”産業園負責人成思良説,“一提到定西,很多人就會想到‘苦甲天下’”。

  11月22日,定西內官綠色蔬菜現代産業園內,工人正在工作。新華社記者 郭剛 攝

  他對這些年蔬菜種植的變化很是感慨。旱地改菜地,搭建塑料大棚,隨着農業結構的加快調整,特別是2014年底引洮工程通水後,蔬菜種植逐步走上發展“快車道”。

  安定區鳳翔鎮李家咀村村民陳克儉經歷了大田露天種菜、5座簡易大棚種植和50座溫室大棚規模化種植的不同階段。“一開始種,遇到極端天氣,地裏的菜可能就絕收了。”他回憶道,後來建了大棚,設施不斷升級,技術越來越成熟,“蔬菜品種豐富了,産量穩步提升,銷路和價格也上去了”。

  在他的溫室大棚裏,水肥一體化裝備可實現精準灌溉、施肥,數字化監測設備能及時干預棚內環境。正值蔬菜成熟期,一大片翠綠的油菜等待收割,四五個工人忙着採摘、分揀、裝筐。

  11月23日,陳克儉在採摘溫室大棚內的蔬菜。新華社記者 郭剛 攝

  標準化、規模化的種植模式和完整的冷鏈物流、銷售配送産業鏈條,讓採摘後的新鮮蔬菜能快速配送到市場,端上消費者的餐桌。

  據了解,除了供應當地,定西蔬菜在南方市場也受到青睞,成為甘肅農業頗具特色的一張名片。目前,定西已在上海、浙江等十幾個省市建立直銷窗口40多個。定西順吉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市場銷售負責人常軍説,今年以來,合作社僅往江西南昌一地就發了150車蔬菜,總計約4500噸。

  與此同時,蔬菜種植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就近務工、致富增收。

  鳳翔鎮先鋒村村民陳軍將自家土地流轉後,便到當地蔬菜大棚裏打工,負責育苗、種植、施肥、除草等。“有了智能化設施,幹活輕鬆了,收入更穩定。”他現在一年能掙上六七萬元,比原來多了不止一倍。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130113000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