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月26日電(記者魏飚、原勳、許雄)一碗打滷面、一個茶葉蛋,寒冬臘月裏熱乎乎的麵條連帶湯汁下肚,讓環衛工馬喜旺感到心裏暖暖的。這碗免費面,馬喜旺和他的環衛工友們吃了5年多。
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的一條街巷裏,有一家名叫老軍營打滷面的飯館。這家不大的面館,僅能容納三四十人就餐。從2016年起,面館免費邀請附近幾位環衛工人吃麵,每天10碗左右,至今已超過2萬碗。
時至中午,面館老闆招呼環衛工吃麵。新華社記者 魏飚 攝
面館老闆叫姚孝瑞,57歲,曾是山西紡織印染廠的職工,2007年企業改制下崗,他和妻子開起了飯館。
從開業之初的勉強維持到漸有起色,經過10年的經營打拼,姚孝瑞一家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我給兒子辦了婚禮,我們一家老小都買了房,買了車。”姚孝瑞説。
面館的門面。新華社記者 魏飚 攝
每天清晨,姚孝瑞和妻子在面館忙碌的時候,總能看到窗外環衛工認真賣力揮着掃帚的身影。“他們連口熱水、熱飯都顧不上吃,就是在飯店門口的&階上歇歇腳。”姚孝瑞説,有一次他看到一名環衛工坐在路邊吃方便麵,心裏很不是滋味。
“剛開始的時候,我邀請他們進來喝杯熱水,後來飯店經營好了,我就有了請環衛工吃麵的想法。這些年政府幫了我們不少忙,我希望盡我所能幫助更多的人,我的老婆、兒子、兒媳婦都很支持。”姚孝瑞説。
從2016年6月直到今天,除了春節假期休息外,這家飯館幾乎每天都為環衛工人提供“暖心”的打滷面,儘管期間面館搬了一次家,但免費吃麵的愛心行動沒有中斷。姚孝瑞的妻子王林珍和環衛工相處很愉快。“我也是從小受苦長大的,能體會他們的艱辛。”王林珍説。
“以前吃飯只能帶點餅子湊合一下,現在好了,每天能吃碗熱乎乎的麵條,幹活兒也更有勁兒了。”環衛工馬秋萍説,每天清掃完就快到中午11點了,吃碗麵又暖和,又解饑,中午還能騰出時間休息一會兒。
來吃麵的環衛工們總覺得該幫面館幹點啥,但是姚孝瑞一家人總是對他們擺擺手説,讓他們別放在心上。每天吃完飯,馬喜旺和工友們總會&&清理桌面,還帶走餐廳的垃圾。“我們總想著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別給面館添麻煩。”馬喜旺説。
記者給姚孝瑞算了一筆賬:每天10碗麵,10個雞蛋,加起來一天的成本五六十元錢,5年下來開銷超過10萬元。但姚孝瑞説:“這沒啥,就是想讓他們吃口熱乎飯。”
正在面館用餐的環衛工人。新華社記者 魏飚 攝
這兩年受疫情的影響,面館的生意稍微差了一點,不過姚孝瑞的想法沒有改變。他説,我還能承受得了。“這幾年房東給減免房租,政府部門給了我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姚孝瑞説,他一定把這個面館經營好,即使將來有一天退休不幹了,也要讓兒子繼續把這件事做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