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道 德國《商報》網站11月20日發表題為《中國和沙特阿拉伯如何戰略性地擴大聯盟》的文章,作者是馬丁·本寧霍夫和茵加·羅格。全文摘編如下:
今年4月,在中國常熟舉行了中沙國際合作産業園開工儀式。這裡距離上海不遠,作為中國與沙特阿拉伯深化合作的象徵,中沙國際合作産業園將在此落成。
該園區投資6.5億元人民幣,規劃建設10萬平方米貿易、生産和研發空間,是緊密&&兩國産業鏈的關鍵平台。但在中美競爭的陰影下,該項目也事關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政治博弈:
美國試圖鞏固其在中東地區的勢力範圍,中國則將自己定位為沙特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沙特在中美之間周旋——在軍事和安全政策方面,該國仍與美國高度綁定,但與此同時,該國也在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和技術&&。
曾經幾乎局限於石油貿易的關係,正在發展為戰略夥伴關係:中國不斷擴大影響力,沙特減少對西方的依賴。
常熟的項目只是眾多項目中的一個。發展是交互的:利雅得將建立一個中國經濟中心,許多中企正在沙特投資。
石油仍是兩國關係的基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沙特則是最重要的供應商之一。2024年10月,沙特阿美公司向中國供應了約5100萬桶石油,每天約165萬桶。
但合作範圍已經明顯擴大。沙特提供能源,中國負責基礎設施、貿易以及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高科技領域。這非常符合沙特的“2030願景”:實現經濟多元化、技術現代化,並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對於中國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來説,這也是一個完美的契機。通過能源項目、港口、工業園區和數字基礎設施,中國正在打造一個以擴大經濟影響力和保障供應鏈為目標的網絡。
沙特是中國在中東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2023年,雙邊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2024年,中國對沙特投資增長近30%,達到82億美元。
金融領域合作也大幅深化。沙特的公共投資基金與中國大型金融機構簽署了高達500億美元的合作備忘錄,涵蓋石化産品、工業基礎設施、數字平台和雲解決方案等項目。
沙特公司還積極參與中國的風險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項目,從而參與人工智能、半導體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尖端技術的研發。
德意志銀行現金管理業務主管奧勒·馬蒂森説:“中國投資基礎設施項目,沙特也加大了對中國的投資力度。這種發展對兩國來説都是共贏的局面。”
中國深度參與了沙特的“新未來城”項目,為智慧城市提供核心技術。華為和其他中國供應商在當地建立了雲基礎設施和5G基礎設施。此外,中國還參與了該國的稀土資源開發。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太陽能、風能和綠氫),中國在沙特經濟中的戰略地位也顯而易見。中國不僅提供技術,還建造了完整的設施,包括位於延布的全球最大綠氫工廠。該廠計劃於2030年投入運營,每年生産40萬噸綠氫。
本週,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還在美國尋求深化合作,從戰略上看,沙特為自己創造了迴旋餘地——這是典型的“對衝戰略”。
中國的目標是擴大在中東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沙特則是實現經濟多元化和戰略獨立。同時,這種合作也是對華盛頓的一種施壓手段:通過加強經濟和技術&&,沙特強化了與美國的談判地位,在地緣政治上將自己定位為中等強國,同時又沒有威脅本國的軍事安全。(編譯/鐘思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