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機理論互聯距離達兩千公里 構建全球量子互聯網的技術首次“觸手可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1 09:42:40
來源:科技日報

量子計算機理論互聯距離達兩千公里 構建全球量子互聯網的技術首次“觸手可及”

字體:

  美國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團隊突破了量子通信瓶頸,從理論上將量子計算機之間的連接距離大幅擴展至2000公里。按照這一進展,原本無法“對話”的芝加哥大學量子計算機,現在甚至能與遠在猶他州鹽湖城郊外的設備建立&&。團隊&&,這意味着構建全球規模量子互聯網的技術首次真正“觸手可及”。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上。

圖片來源:AI生成

  量子計算機以其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驚人的運算速度著稱,但長期以來,它們難以實現長距離互聯。此前,兩台量子計算機通過光纖連接的最遠距離僅有幾公里,這意味着即便鋪設光纜,芝加哥大學南校區的量子設備也無法與位於市中心威利斯大廈的另一台設備通信。

  如今這一限制有望被徹底打破。實現的關鍵在於通過光纖讓遙遠地點的原子産生“糾纏”。但糾纏態能維持多久,直接決定了通信距離的上限。這種維持時間被稱為“量子相干時間”。新研究中,團隊將單個鉺原子的相干時間從原來的0.1毫秒提升到超過10毫秒,在某些實驗條件下,甚至達到了24毫秒。理論上,這甚至足以支持高達4000公里內的量子連接。

  這項突破並非來自新發現的材料,而是源於製造工藝的革新。傳統方法採用“直拉法”,即將原料在超過2000攝氏度的高溫熔爐中熔化,再緩慢冷卻結晶,隨後通過化學蝕刻“雕刻”出所需器件。而現在團隊改用了一種名為分子束外延的技術,逐層噴塗原子,像3D打印一樣精準構建晶體結構。

  量子光學領域先驅、西班牙巴塞羅那光子科學研究所教授於格·德·裏德馬滕未參與此項研究,他評論稱,該項工作極具創新性,為未來規模化生産可聯網量子比特開闢了一條可行路徑。

  下一步,團隊將驗證延長的相干時間是否真能支撐長距離量子通信,他們已計劃模擬跨城市通信場景。(記者 張夢然)

  總編輯圈點

  量子雖好,但量子之間的長途通信是個大難題。量子信號的“保鮮期”極短,一旦退相干,通信也就無以為繼。此前,單個鉺原子的相干時間只有0.1毫秒,信號沒出小區就斷掉了。此次,科研人員採用了一種類似3D打印的技術,造出更純凈和安靜的晶體,延長了用來通信的鉺原子的穩定狀態,使得量子信號的傳輸距離得到質的飛躍,可以跨越城市和國家!這是實現量子互聯網道路上的里程碑進展,未來,它或能推動量子科技走向更遠的遠方。

【糾錯】 【責任編輯:郭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