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國照明學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照明科學技術大會在浙江湖州舉行。本屆大會主題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中國照明學會理事長劉正雷,湖州市南太湖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戚斌斌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

中國照明學會副理事長、杭州遠方光電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建根以《百年光度,歷久彌新》為題,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對煤氣照明的影響引出主題,系統梳理了光度學近百年的發展脈絡與國際格局。並展望了行業當下熱點,分析未來面臨的技術挑戰。
中國照明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大學教授楊春宇以《從光污染立法到健康中國:中國城市光污染現狀、挑戰與行業發展機遇》為題,圍繞中國城市光污染的現狀、挑戰與行業機遇展開論述,介紹了光污染的定義與分類,分析了光污染來源,以及光污染從健康風險、生態環境影響、社會與法律響應、國內外防治措施對比等面臨的挑戰。
中國照明學會副理事長,南京照明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臧鋒以《標準引領 創新賦能——構建照明行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為題,介紹了中國照明學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在標準流程優化、團體標準應用等方面的探索與嘗試,印證“標準-新質生産力”的轉化路徑,旨在推動科技創新與標準深度融合,支持照明産業實現從“技術追隨”向“標準引領”的穩步提升,為照明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惠州市西頓工業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徐長財帶來《智能照明技術解析與前沿應用場景探索》報告。他介紹了西頓照明旗下品牌在專利和標準方面優勢,以公司在酒店宴會廳、會議廳、文化場館、汽車4S店等場所的優秀施工案例為例,闡述了國家“雙碳”戰略與建設智慧城市前提下,公司利用AI智能化管理、IES智慧能源管理&&等創新手段,構建綠色、數字、智能三驅聯動的未來智慧城市新生態先進經驗。
武漢大學劉強教授作題為《光源顯色品質的最新思考》的報告,系統闡述了光源顯色品質研究的技術背景、現存問題,重點對比了光源顯色性和光源顯色品質在定義上的區別,指出顯色性指標無法跨色溫比較、無法量化視覺感受及表現的局限。
中建照明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院長楊智安分享了中建照明在體育場館、會展中心、機場、博物館、文化館等項目中的代表性項目,以深圳市體育中心、廣交會四期等項目為例,闡述了公司在見光不見燈、眩光及均勻度控制、裝配式安裝、金屬屋面固定等領域的先進經驗。
中國照明學會特邀副理事長、昕諾飛(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照明設計與應用部總經理姚夢明認為照明“光質量”提升應滿足空間分佈、光譜分部、瞬態分部三大方面,注重合理運用、綜合考量並全面滿足。通過介紹室內照明眩光評價的五大指標及間接照明不舒適眩光評價方法,闡述LED室內照明眩光控制應關注減小頭頂眩光,提高空間背景亮度並改善光環境。
第三屆中國照明科學技術大會“照明科技創新”、“照明工程設計”、“照明産業發展”分論壇於11月8日下午同時進行。大會同期舉行中國照明學會理事會、中照照明獎二十周年慶典、第二十屆中照照明獎頒獎典禮、中國照明學會分支機構專題研討會等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