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腫瘤全程管理專題會議在汕頭開幕 專家共探防治新策略-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4 19:46:54
來源:新華網

首屆腫瘤全程管理專題會議在汕頭開幕 專家共探防治新策略

字體:

11月21日至23日,首屆腫瘤全程管理專題會議在廣東汕頭舉行。此次會議由廣東省藥學會、汕頭市抗癌協會主辦,廣東省藥學會腫瘤全程管理專家委員會、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承辦,得到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相關部門指導支持,千余名國內腫瘤領域專家學者通過2個主會場、6個平行分論壇共探防治新策略。

國家衛健委醫管中心副主任陳虎、國家衛健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邢若齊、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陳績、汕頭市政府副市長李釗、汕頭大學黨委書記唐銳、廣州國家實驗室主任助理兼辦公室主任汪會盛、汕頭市衛健局局長楊芳、汕頭大學醫學院院長夏歐東、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劉思偉、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院長李傑等領導嘉賓出席及線上參與會議。

粵東地區腫瘤全程管理聯盟成立儀式

據介紹,作為粵東地區首個聚焦腫瘤全程管理的學術會,本次會議為區域乃至全國腫瘤防治搭建了交流平台,推動全程管理理念向基層延伸,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落地。會議期間,粵東地區腫瘤全程管理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將助力“百千萬工程”及汕潮揭都市圈醫療衞生一體化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賀信中&&,腫瘤全程管理是提升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路徑,相關“中國方案”正展現全球影響力。中國工程院院士於金明在主旨演講中稱,腫瘤診療已從“治人的病”向“治病的人”轉變,不僅追求腫瘤縮小,更注重治愈效果與生活質量提升,這一國際前沿理念需通過全程管理模式落地生根。

全程管理: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腫瘤全程管理貫穿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康復、隨訪全周期,打破診療環節壁壘,構建連續協同的服務閉環,成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李傑坦言,當前基層腫瘤防治仍面臨群眾防控意識不足、先進診療手段欠缺等問題,導致部分患者確診時已達中晚期。

針對這一痛點,會議提出需強化早期篩查。陳虎&&,腫瘤早期發現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就能大幅降低治療難度、醫療花費和家庭負擔,顯著提升治療效果。依託新成立的粵東腫瘤全程管理聯盟,省市縣各級醫療機構將實現資源聯動,通過專家會診、專題培訓、技術幫扶等方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區域整體診療水平。

陳績認為,腫瘤全程管理既是公共衞生任務,也是推動醫療技術創新、促進醫工融合的重要切入點。廣東省已&&多項政策,將腫瘤創新藥物、高端醫療器械列為重點支持方向,為相關産業升級提供保障。

專科實踐:乳腺癌診療打造“一站式”樣板

作為腫瘤全程管理的實踐標杆,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乳腺腫瘤防治一體化中心構建了“篩查-診斷-治療-康復-隨訪”全鏈條服務體系,通過“單病種、多學科”模式,讓患者享受“一站式”精準診療服務。

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院長 李傑

據李傑介紹,該中心聯動基層醫療機構開展普惠性篩查,借助先進影像技術實現早期精準識別;診斷階段由多學科專家聯合評估病情,制定個性化方案;治療中引入淋巴管保護技術、手術機器人等前沿手段,在保障療效的同時保護患者生理功能;康復與隨訪階段則提供定制化功能訓練、心理疏導和長期健康監測。

“作為國家癌症中心乳腺癌規範診療質量控制示範中心,該中心的實踐為腫瘤全程管理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李傑説。

創新驅動:學科交叉激活科研新活力

數據顯示,廣東省生物醫藥與健康産業基礎紮實,2024年相關産業集群營收超7300億元,規上醫藥工業企業營收居全國首位,為腫瘤科研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腫瘤全程管理模式打破了數據壁壘,實現區域診療信息互聯互通,為科研提供了豐富的臨床病例、診療數據和樣本資源。

會議期間,專家學者集中發布腫瘤mRNA翻譯調控、Hippo信號通路機制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這些成果的涌現,得益於“臨床-科研-轉化”的良性循環——臨床診療中發現的問題轉化為科研課題,科研成果又快速應用於臨床驗證優化。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分享的精細化管理經驗顯示,將科研産出、臨床創新納入績效考核,能有效激發科研人員活力。

汕頭大學黨委書記 唐銳

唐銳&&,學校將持續支持醫學發展,通過搭建高水平學術平台,促進科研院校與區域醫療協同發展,培育複合型醫療人才。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作為粵東首家三甲腫瘤專科醫院,將發揮龍頭作用,深度融入國家腫瘤防治體系,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糾錯】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