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第二十一屆國際絡病學大會海外論壇在越南河內舉行。此次論壇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絡病專業委員會、越南南醫協會共同主辦,來自越南、中國、泰國、羅馬尼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圍繞絡病理論的臨床應用以及科研進展進行交流分享,展示絡病學研究和學科建設取得的優秀成果,以進一步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和走向世界。
越南南醫協會主席張越平致辭時&&,“我們欣喜地看到絡病理論在現代科學的驗證下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其系統性的思維方式,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方面展現出的獨特療效,這為包括越南傳統醫學在內的各國傳統醫學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張越平&&,希望未來能與中國及各國的研究機構建立更加親密的合作夥伴關係,共同開展絡病學術研究與信息共享。
越南傳統醫藥大學副校長段光輝致辭時&&,絡病學説日益完善,創新成果不斷發展,為全球傳統醫學的現代化貢獻了巨大的科學潛力。越南傳統醫藥大學始終致力於將絡病學研究成果融入教學,培養與科研體系中鼓勵教師與學生深入學習研究絡病學,為推動傳統醫學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經過40餘年砥礪創新,將古老的絡病學術思想與現代醫學成果相結合,構建了以“絡病證治”為基礎,包括“氣絡學説”和“脈絡學説”兩大分支的絡病理論體系,創立了“中醫絡病學”新學科。

吳以嶺院士在線上作學術報告
在學術主旨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教授線上參會,並作題為《絡病理論體系構建與創新轉化》的學術報告。他重點分享了絡病理論創新轉化成果以及脈絡學説指導血管病變防治,氣絡學説指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疾病防治,氣絡學説精神氣理論指導抗衰老研究取得的最新科研突破。

張運院士在會上作學術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以《傳統中醫藥在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證據與作用》為題作學術報告。張運&&,通過對中醫藥發展史進行回顧,發現部分中藥能有效控制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等心血管危險因素,並對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與慢性心力衰竭産生有益作用。部分中藥活性成分的藥理作用及其作用機制已被闡明,如通心絡組方中的人參是其保護內皮改善微血管功能的物質基礎,中西醫結合為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此次論壇上,專家們還就中醫藥走向國際取得的成就、面臨的挑戰及未來展望等內容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絡病專業委員會會長賈振華作學術報告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絡病專業委員會會長賈振華指出,復方中藥成分較多且複雜,使中醫藥國際化面臨法規、標準化、質量控制等挑戰。但實踐證明,連花清瘟等通絡藥物提升了海外對中藥的正面評價,也提升了中醫藥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秘書長徐春波在開幕式上致辭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秘書長徐春波&&,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凝聚着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不斷加大支持力度,&&了一系列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對中醫藥事業和産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徐春波指出,中醫藥發展的根基在於傳承,中醫藥發展的生命力在於創新,絡病理論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典範,希望借國際絡病大會海外論壇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加強國際標準化建設,希望各國專家攜手推進傳統醫藥的現代發展,為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做出更大的貢獻。
開幕式上,由中國、英國、美國、泰國、加拿大等國33位專家共同參與起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心肺氣虛證診斷指南》發布。該指南首次提出慢阻肺穩定期“心肺氣虛”病機觀點,為“心肺同治”提供了理論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