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泰恩康1.1類創新藥CKBA治療阿爾茨海默症創新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安徽省馬鞍山市舉行。會上,泰恩康宣布公司聯合上海交通大學王宏林教授團隊研發的1.1類創新藥CKBA治療阿爾茲海默症(AD)的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刊《Nature Aging》(2024年影響因子19.4),並正式啟動CKBA治療AD的臨床前研究。這一進展標誌着我國在阿爾茲海默症干預領域取得新的科研突破。
阿爾茲海默症是全球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但長期以來治療領域始終面臨“核心機制未明、靶點突破有限”的困境。泰恩康董事長、總經理鄭漢傑在會上&&,這份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不僅是患者的期盼,更是醫藥從業者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鄭漢傑介紹,泰恩康聯合上海交通大學王宏林教授團隊,歷經多年系統研究,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1.1類創新小分子CKBA。這一藥物從傳統中藥乳香活性成分AKBA(乙酰-11-酮-β-乳香酸)中汲取靈感,通過化學修飾與結構優化獲得,展現出良好的神經炎症干預潛力。
據《Nature Aging》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王宏林教授團隊在機制層面首次揭示了“脂質代謝—小膠質細胞活化—神經炎症”這一“脂-炎”軸在阿爾茲海默症發病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明確了全新靶點MFE-2(Multifunctional Enzyme Type 2)在維持腦內脂質代謝穩態中的重要地位。
實驗結果表明,CKBA可高親和力結合MFE-2蛋白,維持其穩定表達,從而抑制神經炎症、改善認知障礙,並具備良好的血腦屏障通透性與安全性,顯示出較高的臨床轉化潛力。
鄭漢傑&&,CKBA是從中藥乳香活性成分AKBA中衍生而來的1.1類創新小分子,在阿爾茲海默症模型研究中展現出多重藥理效果。“它打破了傳統藥物‘難入腦、副作用大’的局限,更讓我們看到了‘從中藥到創新藥’的現代化路徑。”他説。
他還介紹,除阿爾茲海默症外,CKBA在其他免疫相關疾病中也展現出良好前景。今年8月,CKBA用於白癜風治療的II期臨床試驗順利完成,高劑量組面頸部復色率顯著優於安慰劑組且安全性良好;9月,CKBA乳膏獲批開展玫瑰痤瘡II/III期無縫適應性臨床試驗。
鄭漢傑&&,今天CKBA治療AD的研發啟動,是泰恩康向神經退行性疾病領域邁出的關鍵一步。公司將繼續投入資源,推動CKBA的臨床轉化,實現商業化上市。“醫藥創新是一條慢賽道,但每一次突破都承載着改變患者命運的希望。我們期待與更多科研機構、臨床單位、行業夥伴攜手,為全球AD患者帶來‘中國方案’,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更多醫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