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同樣是成才的星辰大海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蟬聯風電國賽最高榮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0 14:41:45
來源:山西晚報

職業教育同樣是成才的星辰大海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蟬聯風電國賽最高榮譽

字體:

  “十四五”期間,山西職業教育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以産教融合為紐帶、技能競賽為抓手,不斷激發職業院校育人活力,取得顯著成效。近日,第二屆“中廣核新能源杯”全國大學生風力發電職業技能競賽在南寧圓滿落幕。來自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兩支參賽隊伍不負眾望,成功衛冕團體一等獎,實現連續兩年包攬賽事最高榮譽。

  更令人矚目的是,該校6名參賽選手憑藉過硬實力包攬全國個人前六名,創下賽事舉辦以來的歷史性突破,用實打實的成績打破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固有偏見,彰顯了山西在風電技能人才培養領域的強勁實力,也為全國高職學子樹立了“技能成才、職業出彩”的鮮活榜樣。

  作為貫徹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的行業標杆賽事,在去年賽事基礎上,本屆競賽進一步升級考核標準,重點聚焦選手的操作規範性、團隊協作效率及複雜問題解決能力,吸引了全國17所高校的32支隊伍、96名選手同&競技,角逐風電行業的技能桂冠與就業良機。

  披荊斬棘

  八個月淬煉鑄就巔峰時刻

  “從2025年初春啟動備賽到決戰南寧,8個月的日夜堅守,終於換來了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回憶備賽歷程,高本貫通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學生郭渝洋感慨萬千。每天清晨8點走進實訓室,深夜10點才結束訓練,中午短暫休整後便再次投入緊張的實操練習,這樣的節奏貫穿了整個備賽周期。對於參賽選手而言,堅守枯燥的訓練日常,靠的是對技能的執着追求和對夢想的堅定信念。

  備賽初期,複雜的PLC故障排查、精密的風機系統調試曾讓隊員們屢屢碰壁。“有一次面對一個隱蔽的輸變電接線故障,我們卡了整整三天,反復查閱圖紙、測試設備,始終找不到突破口。”分佈式發電與智能微電網技術專業學生王智鑫回憶道,那段時間大家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但沒有人選擇放棄。

  隊員們自發形成“互相設置故障”的訓練模式,分成兩組交替出題、排查、打分,在實戰對抗中打磨技能。“今天我們給對方設下的難題,明天可能就會出現在賽場,這種高強度的對抗訓練讓我們對各類故障的敏感度和解決能力提升得特別快。”供用電技術專業學生徐建華説。

  學校全方位支持成為隊員們最堅實的後盾。為適配本屆競賽新增的VR操作項目,學校第一時間購置了全國高校中為數不多的VR倣真設備,讓隊員們在備賽階段就能進行針對性訓練。“訓練中我們曾兩次不小心燒壞編碼器,老師總是第一時間&&廠家更換,從沒有因為設備問題耽誤過訓練進度。”郭渝洋回憶道,實訓樓裏先進的風機模擬裝置、輸變電實訓設備,以及“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全程指導,讓大家得以在“真場景、真設備、真任務”中錘煉過硬本領。

  上一屆冠軍團隊留下的寶貴經驗更是為備賽之路奠定了基礎。“學長學姐們整理的近千個故障樣例、操作技巧筆記,全是實戰總結的精華,我們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高本貫通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學生李世偉介紹,指導教師會從這些故障樣例中隨機抽取題目,要求隊員在40分鐘內完成排查,這種高強度的模擬訓練讓大家在正式比賽中應對自如。

  決賽現場,參賽選手展現出了超越同齡人的沉穩與專業。理論考核中,他們對風電系統原理、安全規範及新能源政策的精準作答贏得裁判認可;實操環節,隊員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標準化的操作流程與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多次驚艷全場。當最終成績揭曉,兩支隊伍雙雙斬獲團體一等獎,6名選手包攬全國前六時,“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煙消雲散,只覺得無比自豪,我們用實力證明了高職學子的價值。”分佈式專業學生席江翔説。

  賽場之外

  高職生的成才新圖景

  6名高職學子在全國大賽奪冠,不僅收穫榮譽,更迎來職業生涯的關鍵轉折。憑藉亮眼表現,他們悉數獲得中廣核新能源“就業直通車”資格,為曾對未來迷茫的青春,錨定了清晰的奮鬥航向。

  “過去總有人覺得高職生不如本科生,找工作時遭遇歧視,甚至有些企業明確不招專科生。”該校學生趙一鳴坦言,當初選擇職業院校時,他曾因外界偏見陷入自卑。此次大賽讓他重拾信心:“技能競賽為我們開闢了另一條成才路,靠專業能力就能證明自己,不必在專升本和求職間苦苦掙扎。”這份底氣,正是對職業教育偏見的有力回擊。在不少人固有認知裏,職業院校是“成績差學生的去處”,高職生似乎只有“進廠打工”一條路。山西電力職院學子用實力打破刻板印象,以過硬技能、堅韌毅力在全國舞&綻放光彩,讓社會看到職業教育的魅力與高職生的無限潛力。

  備賽與參賽本身,就是一場寶貴的成長歷練。“比賽設備雖是模擬的,但高度還原真實工作場景,讓我們提前熟悉了崗位實操要求。”徐建華説,8個月備賽不僅深化了理論知識,更錘煉了問題解決與抗壓能力,“現在面對複雜操作,我不再手忙腳亂,這份從容將受益終身。”

  團隊協作也讓學子們深諳集體力量的重要性。“風電運維從不是單打獨鬥,就像比賽中,有人專攻風機排故,有人鑽研倒閘操作,有人打磨VR流程,唯有各展所長才能高效完成任務。”王智鑫回憶道,備賽時大家熬夜查資料、啃麵包、解難題,為同一目標並肩作戰的經歷,讓他們學會溝通、包容與互助,這些軟實力將成為職業發展的重要助力。高考失利後進入職院的他,通過自學PLC編程、暑期鑽研專業知識,最終借技能競賽實現逆襲:“曾經的自卑被努力驅散,職業教育給了我們重新出發的機會。”

  “我天生不喜歡死記硬背,職業院校讓我能發揮動手優勢,在實操中學習進步。”李世偉認為,實踐能力培養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優勢。備賽雖苦,但“在實踐中成長”的過程讓他樂在其中,也深刻領悟到“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

  對於未來,學子們有着清晰務實的規劃。王智鑫選擇回山西分公司:“既離家近,更想為家鄉能源轉型出份力。”他深知,作為煤炭大省的山西正全力推進新能源發展,風電是轉型重要方向,“能用所學建設家鄉,很有意義。”郭渝洋計劃繼續深造:“既要鞏固實操優勢,也要提升理論水平。”他了解到中廣核有完善晉陞渠道,高職生通過職工競賽、學歷提升也能走上管理崗,“相信堅持學習,定能在風電行業闖出天地。”席江翔則因熱愛選擇堅守:“風電運維雖多在山裏,但能靜心鑽研技術,與設備為伴、精益求精的感覺正是我所求。”他不羨慕都市繁華,渴望像大國工匠喬素凱那樣,在風電領域深耕細作,成為技術能手。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技能同樣能成就夢想。”學子們希望以自身經歷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讓更多職校同齡人堅定信心。未來,他們將在風電行業持續深耕,用專業能力書寫職業榮光,為國家新能源發展注入青春力量。

  産教融合

  職業教育賦能能源轉型

  全國大賽上的亮眼表現絕非偶然,而是學校多年來深化“産教融合、以賽促學”育人理念的必然成果,更是山西“十四五”職業教育發展成效的生動縮影。作為省內唯一由央企舉辦的電力類高職院校,學校始終緊密對接新能源産業需求,構建了覆蓋“發輸變配用”全鏈條的專業體系,為學生搭建了通往行業一線的成才橋梁。

  “學校始終堅持‘多思考、多動手、多取證’的育人理念,引導學生練就過硬本領,實現‘一技傍身,人生出彩’。”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成文忠&&,學校建有十大生産性實訓基地,包括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輸配電帶電作業實訓基地,與國網山西電力等163家企業深度合作,推動“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無縫對接。

  能源與動力工程系負責人武斌介紹了此次競賽系統而嚴格的選拔方式:“從3月中旬就啟動備賽,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接觸設備,從元器件識別到電路原理圖分析,再到排故思維培養,逐步提升專業能力。”學校通過為期一個半月的校賽選拔,經過筆試、專業答辯、實操考核三個階段,確保脫穎而出的選手代表學校最高水平。這種“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模式,讓學生在競賽中鞏固知識、提升技能,真正實現了“在學中賽、在賽中學”。

  近年來,學校緊密對接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將風電智能化技術納入核心課程,組建了由行業專家和校內骨幹組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並聯合中廣核等企業開展賽前專項培訓,形成了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我們的校園,就是山西能源革命的一線人才基地。”成文忠自豪地説,學校培養的新能源技術技能人才,正直接支撐着山西省風電裝備等新興産業鏈的發展,為區域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才引擎。

  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背景下,職業教育作為與産業一線&&最緊密的教育類型,正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文忠認為,職業教育應成為“新質生産力”所需新型人才的“孵化器”和産業技術升級的“助推器”。“下一步,我們將以山西省新型電力系統産教融合共同體建設為核心抓手,持續優化新能源專業培養方案,深化校企協同育人,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輸送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田曉瑛)

【糾錯】 【責任編輯: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