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1月7日電 題:上揚曲線折射義烏外貿韌性與活力
新華社記者唐弢
今年以來,浙江義烏持續釋放外貿增長潛力。據義烏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義烏外貿進出口首破6000億元,達到6312億元,同比增長26.3%。上揚的曲線背後,透出義烏外貿的韌性與活力。
從“開門迎客”到“全球敲門”
走出去,再快一點!
今年5月,義烏110多家外貿企業負責人組團出海,飛赴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參加“義博會”海外首展。“我們通過參展推介,既能精準觸達全球採購商,快速鎖定意向訂單,又能深度拓展國際客戶網絡。”經營文具用品的義烏老闆黃昌潮説,只有不斷走出去才能打開新天地。
面對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的義烏商人積極打開貿易新通路。今年前三季度,義烏對全球227個國家和地區有進出口貿易,其中181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實現同比增長,較去年同期增加29個。
多元市場的布局,讓義烏企業展現出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如今,非洲對義烏市場的機械設備、五金工具等産品需求量很大,這是義烏企業的機會。”義烏發現者進出口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艾彬説,今年以來,公司幾乎每月都有産品發往非洲各國。
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義烏對非洲、拉丁美洲、東盟和歐盟分別進出口1112億元、983億元、722.4億元和65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3%、15.2%、52.4%和32.1%;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達到4293.9億元,增長28.9%,佔同期義烏進出口總值的68%。

10月14日,外國客商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市場的商鋪內選購商品。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義烏的韌性源於以變應變。”義烏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我們持續給商戶高效對接新的出海通道,引導企業開展全球化布局、推進國際化進程。
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底,義烏共組織905家外貿企業、1881人次參加了129個境外展會,團組參展19個。
貿易通路越拓越寬
貿易方式的創新,以及商業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極大地提升了義烏外貿的便利度。
今年以來,義烏(蘇溪)國際樞紐港正式開港,浙江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加速增網拓點,進一步降低了義烏對外貿易的履約成本。

10月14日,一列開往中亞地區的貨運專列駛出義烏鐵路口岸。新華社發(王頌 攝)
“原來貨物通過鐵路從義烏運輸到寧波舟山港,需從杭州繞行。蘇溪港海鐵班列開通後,物理距離減少了100多公里,運輸時間明顯縮短。”義烏市源豐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子原説。
在義烏,小單也能發全球。今年前三季度,義烏市通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4583.8億元,同比增長29.4%,佔義烏市出口總值的82.7%。
單票15萬美元以下的貨物,能集中拼箱報關,24小時就能放行,通關時間縮短到1小時以內。芬蘭採購商艾利克斯來義烏,既買縫紉機又進皮革原材料,這些零散的需求,在義烏能一站式配齊,快速送到歐洲客戶手裏。
前端銷售&&的變化,也推動義烏外貿出海邁入新階段。
10月14日,浙江義烏第六代市場全球數貿中心開業運營,3700多家新商戶依託穩定的跨境網絡,與全球客商實時溝通、洽談生意。全球數貿中心副總經理朱幸平説,數貿中心布設的Chinagoods&&為全球貿易商提供“關匯稅、運倉融”一站式貿易服務。
“數字化催生了‘直播+&&+跨境電商’的融合發展模式以及諸多新業態。”義烏商城集團相關負責人&&,在全球貿易格局加速重構的背景下,義烏通過AI大模型深度賦能、全球數貿中心建設等戰略舉措,構建起一套全新的商業系統,成為應對全球競爭的核心引擎。
品質為王提升全球競爭力
走進義烏沃安飾品有限公司的工廠,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生産線上,工人們正全神貫注地趕制小馬形狀的PU包挂飾品,經過質檢與包裝,這批貨即將出口至韓國、泰國等地。
“從今年年初開始,國內外客戶頻繁詢問包挂産品,於是我們迅速入局。”義烏沃安飾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毅説,為緊跟潮流,他們每月會開發約100款包挂産品,平均一天就有3、4款新品,累計開發樣式達四五百款,“我們還獲取了元氣小黃鴨、三麗鷗等IP授權,開發的包挂産品深受批發商喜歡”。
這幾年,義烏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通過將傳統小商品升級為智能、環保的高附加值産品,走上了一條從“代工”到自主設計的轉型之路,不斷破解競爭困局。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義烏技術合同成交額已突破59億元,同比增長26.4%;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投入30.31億元,同比增長3.54%。
在品牌出海體系化布局方面,義烏商家也開始抱團出擊。2023年,義烏啟動“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品牌出海計劃。截至目前,義烏已在29個國家和地區成功布局62個海外項目,涵蓋海外分市場、海外倉及海外展廳等多元業態。
義烏商戶汪楠説:“我們沒有天然的優勢,就是盯着需求走、跟着趨勢變,努力在複雜的貿易環境裏站穩腳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