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文旅“含科量”飆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5 10:31:31
來源:經濟參考報

暑期文旅“含科量”飆升

字體:

  博物館“魔墻”讓文物“觸手可及”,“報紙自拍機”能圓“封面夢”,AR冰箱貼成文創新寵……記者走訪多地觀察到,今年暑期文旅市場的“科技濃度”格外高,科技不僅為游客帶來新奇體驗,更在火爆場景背後築起堅實支撐。

  在哈爾濱市博物館,一面落地“魔墻”前聚集着密度最高的游客群。記者看到,這面館藏文物數字化展示墻上,180件珍貴文物的信息經三維建模、多媒體展示、高精度多點觸摸技術處理後,能支持多人同時互動。“你看,手指滑一下就能轉!”一名小學生踮着腳,指尖劃過屏幕,一件清代青花瓶的3D模型便720°旋轉起來,釉色紋路清晰可見;雙手做出拉開手勢,模型瞬間放大,還能點擊“點讚”鍵,屏幕實時彈出藏品“人氣”榜單,現場不時響起“原來文物還能這麼看”的驚嘆。

  不僅是博物館,如今在更多旅游場景,都能感受到科技帶來的新奇體驗。今年暑期,多地景區出現了一款特殊的“報紙自拍機”。記者在哈爾濱索菲亞教堂廣場、濱江步道等景點看到,游客或舉着文創道具自拍,或三三兩兩合影,點擊屏幕選擇不同模板後,一份極具個性化的黃色“報紙”就打印出來。剛拍完的游客李女士笑着展示:“以前打卡是‘人在景裏’,現在直接上了‘報紙頭條’,發朋友圈朋友都問在哪拍的。”

  除了能留下獨特記憶的旅游設施,更加便捷貼心的“智游”項目也讓游客直觀感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在北京動物園,記者用手機掃描指示牌上的二維碼,進入“明星動物”科普導賞線路,不僅可以跟隨最優路線游覽大熊貓、金絲猴等10個“明星動物”場館,還可以或看或聽相應的動物科普知識。“不走‘冤枉路’,還能邊看邊學知識,帶孩子旅游太方便了。”游客張先生説。

  科技的加持還讓文創産品“玩出了花”。在北京、哈爾濱、承德等多個景區的文創商店,記者看到,AR冰箱貼受到游客青睞。有的冰箱貼是用手機掃描外包裝上的小程序,有的則是用小程序直接掃描冰箱貼,就會立刻跳出景點或文物的3D全景介紹。“普通冰箱貼20到30元一個,今年新出的這種AR款價格貴了近一倍,但賣得最好。”哈爾濱道外巴洛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説。

  這些鮮活的文旅新體驗背後,是新一代信息通信、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在強力支撐。這個夏天,無論是蘇超、村超賽場,還是大型演唱會、人流密集的景區,或是高速行駛的列車,游客們明顯感覺到:手機卡頓少了,即便是以往信號弱的區域,只要出現5G-A標識,網絡就格外“絲滑”。

  記者在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現場切身感受到5G-A帶來的流暢。在可容納超萬名觀眾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儘管同時要滿足人形機器人對網絡性能的嚴苛要求,場館內的5G-A網絡仍經受住了來自觀眾的“極端”流量衝擊。幾位在場館內手機直播的博主&&,即便是在網絡負載極高的環境下,直播畫面依然穩定清晰,上傳4K視頻“秒加載”,這種“指尖無感”的連接速度,讓現場熱情得以即時傳遞。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已經啟動全球規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5G-A大上行、高可靠、廣連接的特性,以及通感一體、無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突破,為人流密集場景提供了智能、可靠、安全的網絡服務。”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正是賽場、演唱會、高鐵“不卡頓”的核心原因,也為智慧文旅産業發展提供了關鍵基礎設施。

  從無人機與煙花共舞,到全息影像“復活”文物;從聲光電技術重現古代場景,到具身智能機器恐龍與游客互動……這個暑期,每一個爆火的旅游場景背後,都有着高科技的支撐。當科技為文旅築牢“硬體底座”、當傳統文旅借科技煥發新生,科技與文旅的深度交融,讓技術有了更多“用武之地”,文旅産業的發展空間也變得更加廣闊。(記者 吳蔚)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