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8月20日電 題:滬深股通升高三成 互聯互通篤行不怠
新華社記者林迎楠、王茜
滬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人民幣1713億元,同比上升32%。香港交易所20日公布中期業績,業內人士&&,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滬深港通互聯互通機制的篤行不怠,特別是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對港股市場形成穩定而有力的支撐。
隨着內地資本尋求多元化投資渠道,內地投資者的離岸市場參與度不斷提高,帶動港股通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1110億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近3倍,佔2025年上半年現貨市場成交量的23%。
“香港交易所今年開局良好,上半年收入及溢利均創下集團半年度歷史新高。現貨市場、衍生産品市場及滬深港通的成交量均創半年新高,新股市場融資額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
亮眼成績背後是機制的護航。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認為,互聯互通機制使內地投資者能夠更便捷地配置港股資産,尤其在當前港股估值相對較低、部分藍籌具備高股息優勢的背景下,對中長期資金具有較大吸引力。
萬得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港股。南向資金在本月15日成交凈買入358.76億港元,單日凈買入金額創歷史新高。截至8月19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超9500億港元,創年度凈流入額歷史新高。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師劉剛認為,在回報與成本倒挂的情況下,能提供新增長點或確定回報的資産較為有限。內地資金需要尋求有效配置機會,而港股具有比較優勢,進而吸引南向資金加速流入。
梁海明&&,南向資金加速流入,也改變港股市場的資金結構和參與者構成,越來越多的中長期機構投資者成為市場的主要力量。這類資金與當前港股市場的主流風格高度契合,也為市場帶來更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資金流入改善市場流動性,疊加企業回購和盈利預期改善,恒生指數滾動市盈率逐步提升,反映市場信心逐漸恢復。”梁海明説。
而港股通成交量屢創新高,也擴大了香港資本市場服務內地經濟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優質A股企業選擇赴港二次上市,借助香港市場拓展全球融資渠道,促進“引進來、走出去”雙向開放。
香港交易所主席唐家成&&,未來港交所計劃將人民幣計價股票納入港股通,讓內地投資者可使用人民幣買賣香港上市股票,進一步深化香港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
業內人士認為,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外資的積極參與,使香港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樞紐作用愈加凸顯,吸引了歐美主權基金、對衝基金等國際資本增配港股資産,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制度優勢與資金支持的雙重作用下,香港有望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發揮更加重要的樞紐作用。
業績報告顯示,在市場利好氣氛、投資者對非美元資産的興趣增加,以及國際和內地投資者的參與愈趨活躍等因素帶動下,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證券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402億港元,按年上升118%。港交所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為140.76億港元,同比上升33%,創半年度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