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故事丨領先布局全球産業鏈  伊利積極構建奶業發展新格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0 16:41:31
來源:新華網

進博故事丨領先布局全球産業鏈  伊利積極構建奶業發展新格局

字體: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不僅展現了中國新發展格局下的國際合作新機遇,更是推動高水平開放、提供全球共享國際公共産品服務的重要舞&。從2018年首屆進博會至今,伊利以展商身份親歷了進博會從“橫空出世”到“高水平開放核心窗口”的蝶變,也完成了自身從“賣産品”到“鏈全球”的産業升級。

2025年進博會,作為全球乳業的領軍企業,伊利集團帶來融合全球創新智慧的高品質産品,憑藉多元空間的展&設計,讓受眾感受到伊利“以國奶 會世界”的初心,同時見證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伊利攜手全球合作夥伴構建的“上游共生、中游共創、下游共享”全球産業鏈發展新格局。 

上游:追求世界級品質 以“聯結”求“共生” 

2025年第十六屆奶業大會發布的《世界奶業中國方案:高質量引領的奶業現代化答卷》提到,中國奶牛養殖業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跨越了和奶業發達國家之間上百年的差距。2024 年,中國規模化養殖場生産的原奶,乳脂率3.98%、乳蛋白率 3.38%,均滿足歐盟標準的要求;體細胞20.4 萬個/mL,優於歐盟標準。

在原奶質量維度,中國原奶品質實現大幅提升,中國原奶核心品質指標優於歐盟標準。以伊利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原奶的菌落總數低於10000CFU/mL ,原奶核心指標的總體水平全面滿足歐盟標準,菌落總數、體細胞指標遠遠優於歐盟標準,奠定了“國奶自信”的堅實根基。

為了推出高質量産品,保證原奶的高品質,伊利通過“七大利益聯結機制”,從資金、技術、風險共擔等多維度賦能上游牧場,推動原奶的脂肪、蛋白質等核心指標的總體水平提升。

福建的尚黎牧場主范傳照對此深有感觸:“伊利奶牛科學研究院一直在幫我們做繁殖育種,特別是核心牛群服務項目啟動後,效果立竿見影。我們牧場單公斤奶飼養成本同比降0.58元,牛群的21天妊娠率達到了42.45%。”據了解,伊利協助上黎牧場建立了精準的奶牛數字係譜檔案,應用育種指數分群,結合性能測定進行遺傳選育,成功實現了提質、降本、增效。

在寧夏春田牧場,伊利自主研發的“伊起牛·智慧牧業生態系統”幫助牧場主實現智能決策和預警;福建省漳州市梅洲鄉的鼎業牧場,得益於伊利開發的牧場智慧運營管理系統,牧場主通過手機APP精確了解每一頭牛的身體狀況、擠奶量等信息……伊利打造的智能牧場不勝枚舉。

據了解,2020年以來,伊利已投入近300億元,通過“七大利益聯結機制”全方位為奶業上游提供支持,帶動了全國560萬養殖戶和農牧民增收致富。伊利集團“七個聯結”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案例也在2022年成功入選國家鄉村振興局發布的社會幫扶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典型案例。

中游:打造全球乳業新標杆 用“智造”得“共創”

目前,我國乳業的智能化水平以驚人的速度迭代提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伊利現代健康智慧谷,消費者可以看到一杯奶的誕生過程:在伊利液態奶全球智造標杆基地,40000包/小時全球領先的利樂E3超高速灌裝機在自行運轉,自動抓取多關節KUKA(庫卡)機械手、無人駕駛小車和高空輸送鏈按部就班地操作;倉儲環節中,無人小車穿梭往返,黑燈庫房靜靜運轉,實現物料全流程無人化管理;定制化引入全球領先的無人車送樣系統技術,使質檢送樣環節提速,解決了健康谷項目送樣距離長達一公里的問題,將質量追溯節點進一步前移……

據了解,像這樣的自動化水平領先、技術裝備先進的生産基地,伊利聯合全球科技領先的合作夥伴共打造了81個,這些基地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全程自動化、過程透明化、生産高效化,以液態奶全球智造標杆基地為例,其日處理鮮奶能力達6500噸,展現了中國乳業的全球智造實力。

數智化的布局,並不是一蹴而就。早在2017年國務院發布“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工業互聯網指導意見時,伊利主導的乳業“智能製造標準研究”項目就獲得國家批准實施,這在當時填補了中國乳業智能工廠建設標準的空白。

為了加速乳業的全産業鏈智能化布局,伊利與全球技術前沿的多家優質企業合作,不斷挑戰技術極限,實現專業領域的技術創新。其中與GEA的成功合作成就一段佳話:2020年,伊利向GEA提出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噴霧乾燥塔內,構建一個完全無人工介入的智能閉環系統。當時,這在全球範圍內尚無先例,是一項巨大的技術挑戰。然而,GEA的全球技術團隊與伊利的工程師們組成聯合攻關小組,經過無數次模擬、調試與優化,最終成功將這一構想變為現實。這次成功,不僅極大提升了産品品質的穩定性,也為全球奶粉智能製造貢獻了智慧與經驗。

類似的共同創新、深度協同、突破技術瓶頸的合作案例還有很多,伊利的“同盟戰友”也在不斷地擴大。自第一屆進博會開始,懷着“用全球優質資源做一杯好奶”的初衷,八年間,伊利與近百家全球知名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共創、共享、共擔”的可持續合作夥伴關係,積極共建“全球健康生態圈”,推動中國乳業走出去、邁上新&階的同時,伊利的每一步都朝着國際乳業的塔尖不斷邁進。

11月7日,在萬商雲集的第八屆進博會上,一場以“品質”為名的奶業活動——“以國奶 會世界”2025中國奶業品質創享會舉行。活動上,伊利攜手全球夥伴共同啟動“品質搭子,伊起創享”計劃,旨在與所有堅守品質標準的夥伴,達成一場“雙向的價值確認”,構建“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協同發展生態。

如今,伊利已經率先完成全産業鏈數智化布局,並不斷探索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應用,從生産管理到消費者服務,再到算力基礎設施搭建,以“智”提“質”,實現産品和服務品質的全面提升。

下游:推動科技成果走向全球 憑“創新”築“共享”

持續的科技創新和應用落地,伊利將技術和産品不斷推向更廣闊的世界舞&。從呼和浩特的國家級技術&&,到歐洲實驗室的母乳數據庫,再到大洋洲的生産基地,伊利在全球打造了15個創新中心,構建起“研發—標準—産業—市場”的全球創新共享網絡,持續推動研發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

本次進博會亮相的多款高品質産品,如金典新西蘭牛奶、威士蘭成人奶粉、牧恩黃油等,受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中國乳業一張亮麗的國際名片。

科技創新從來都不是獨角戲,它更像是全球協奏共鳴曲。自2014年起,伊利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攜手,在荷蘭成立中國乳業首個海外研發中心——伊利歐洲研發中心。2018年,該中心正式升級為伊利歐洲創新中心,首任負責人、荷蘭專家赫裏特·斯米特博士自中心初建10餘年一直在這裡工作着,該中心取得了諸多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成果,比如圍繞母乳低聚糖開展深入研究,獲得多項成果,將地道歐洲工藝與中國消費市場需求相結合多種風味奶酪産品、開展在益生菌、食品安全和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工作等。

談及這份工作,赫裏特·斯米特説:“11年前,歐洲業界對中國乳品企業仍較為陌生,對其創新能力缺乏充分認知。隨着中歐乳業之間合作交流的日益深入,中國乳企的創新實力與貢獻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日益活躍的中國企業也為歐洲乳品行業帶來了積極影響。”

據了解,在國際人才培養方面,伊利歐洲創新中心設立了全歐食品科學獎學金和全球實習項目,吸引並培養了來自多國的青年科研人才,成為歐洲乳業創新人才的重要孵化&&之一。目前已有來自荷蘭、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的50余名優秀學子在這裡完成科研實踐。

在國內,唯一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就坐落在呼和浩特市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該中心重視人才的集納和培養,其創新成果成功解決多個乳業痛點問題。其中,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高級專家、伊利集團全球創新中心科學研究總監王彩雲,帶領科研團隊突破乳鐵蛋白定向保護技術和高純度β-酪蛋白技術,打破國際技術壁壘、實現乳鐵蛋白國産化生産應用,為我國乳業發展提供科技助力。截至目前,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已吸納行業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150家成員單位,匯聚了10多名兩院院士、100多名高級行業專家、20多名海外專家、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員,形成了超過5000人的全産業鏈創新隊伍。

伊利的創新技術和發展理念同步持續輸出到全球。以伊利大洋洲乳業布局為例,在新西蘭,伊利已擁有大洋洲乳業和威士蘭兩個生産加工基地,與當地的優質奶源牧場開展長期合作。2014年,伊利投資建成當時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基地——伊利大洋洲生産基地,覆蓋科研、生産、深加工、包裝等多個領域。該項目被認為是中新兩國加強經貿合作標誌性的項目,也因為其“輸出管理、輸出標準、輸出智慧”的模式,成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新典範。

在第八屆進博會上,金典新西蘭純牛奶、金領冠睿護、牧恩奶粉、牧恩黃油與環球甄選稀奶油等明星産品悉數亮相。它們不僅彰顯了伊利在全球乳業版圖上的深耕與實力,也詮釋了企業對高品質奶源與先進工藝的極致追求,更憑卓越品質贏得在場嘉賓的一致讚譽。憑藉伊利專業乳品的品質與口碑,紫興園與其在第八屆進博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期待優勢互補,聯合拓展市場增量。

三十餘年如一日,伊利用實際行動去創造、用初心不變去堅守:屬於中國的一杯好牛奶。當人類對營養、健康與可持續的渴望成為世界議題,伊利還會付諸怎樣的行動?

伊利的回答是:以創新為矛,以共享為盾,在全球乳業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産業重構的交匯點上,像一名勇士,憑藉果敢開拓的精神,堅定不移的意志,努力實現“讓世界共享健康”的願景,讓屬於中國乳業的時代,屬於全人類的共享健康,就此啟程。(文/沈美)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萍】